这位患者病情比较特殊——背部、臀部出现多个枣仁大小的皮下结节,表面光滑,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面部口鼻三角区可见蝴蝶状淡棕红色丘疹,按压不褪色结节性硬化症,质地较硬。该病症4年前发现,当时的病理检查报告为:“结核性硬化症”。
因为这个病,当地医院安排做了脑部CT检查,发现问题很大!!!
脑CT报告:右侧脑室前角一圆形高密度病灶,考虑为肿瘤,血供丰富。
【为何脑部CT扫描会让你联想到“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少见疾病,患者脑内常有特征性硬化结节,分布于大脑半球的灰质和白质中,因此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应常规进行头部CT和MRI检查。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典型的面部皮脂腺瘤、鲤鱼斑、皮下结节等皮肤损害及癫痫发作或智力低下表现,可进行活检以确诊。
我们再来说说这个罕见的脑瘤,根据结节性硬化症的病史,以及肿瘤的CT表现,可以做出比较明确的诊断:“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能够顺利念出这种肿瘤的名称真是太神奇了,因为它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经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平均发病年龄为13.5岁。大多数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发生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中,但偶尔也有不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病例(不要心存侥幸),原因是临床表现轻微,不易被注意到。
正如上文所说,“这些病人的脑内常有特征性的硬化结节”。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就是因为这些硬化结节发展缓慢,逐渐阻塞室间孔,导致阻塞性脑积水,引起症状。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脑内结节发展成肿瘤,至今仍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免疫组化方法证实,这种巨细胞来源于具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征的多能干细胞。
【这颗令人敬畏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良性!!!生长缓慢,肿瘤切除后不易复发。但要注意的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脑肿瘤并非都是良性的。有学者报道,侧脑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最恶性的脑肿瘤)也可能出现。
谁会这么倒霉?
分子生物学已证实结节性硬化症基因有两个,分别是9q34染色体上的TSCI基因和16q13染色体上的TSCI 2基因,其中携带TSCI 2基因的患者易发生肿瘤恶性肿瘤。
【关键是怎么治疗?】
手术切除是该病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位14岁女孩,入院后第六天接受了开颅肿瘤切除术。该手术的难点在于“肿瘤基底至肿瘤的供血动脉难以控制”。她一丝不苟地迎接挑战,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7天出院,没有留下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
由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属良性,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无需放疗或化疗。但考虑到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可能复发该肿瘤,极少数可转为恶性,因此术后定期复查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