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结”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美丽的装饰,但如果这种形状直接出现在脸上,并且鼻翼两侧出现对称的红色丘疹,形似“领结”,那么很有可能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结节性硬化症。
每年的5月15日是全球结节性硬化症(TSC)宣传日。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表现为皮脂腺瘤、癫痫发作、智力障碍等,人群发病率为1/(6000-10000)。虽然结节性硬化症发病率看似不高,被列为罕见病,但按照人口基数和发病率计算,河南省约有2万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而且由于该病认知度低,就医率低,真正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就更少了。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师韩雄介绍,结节性硬化症男女老少皆可发病,发病可累及皮肤、脑、心脏、肾脏、眼等多个器官。患者可能因“鼻周丘疹”就诊皮肤科,因“癫痫”就诊神经内科或儿科,因“视力障碍”就诊眼科,因“肾肿瘤”就诊泌尿外科……其实,只有一种突出的症状才会引起患者或家属的重视,但其他不太明显或潜在的病变仍对患者构成威胁,需要重视和治疗,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局面。
当然,患者就诊时症状及特殊性各异,也是导致这种罕见病在治疗早期难以快速诊断的因素之一。在明确各种临床表现后,通过基因检测即可做出诊断。作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大多数患者存在TSCl或TSC2的致病突变。但也有10%~25%的TSC患者TSCl或TSC2突变检测为阴性,因此单凭基因突变检测阴性不足以排除TSC的诊断,其临床特征仍是TSC的诊断条件。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减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省约2万名患者的背后,是2万个家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全家的生活质量。由于结节性硬化症可影响皮肤、脑、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河南省多家医院相关部门的专家自发联合起来,希望推动结节性硬化症的早期、全面、科学诊断,采用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患者,尽可能减轻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痛苦结节性硬化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