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
人格解体作为一种症状,可见于许多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一位抑郁症患者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人格解体,我不仅情绪低落,自卑,自责,对未来无望。还有另一个症状让我感到沮丧。 难以忍受的,就是自己与他人、与外界事物之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割裂感。 例如,当我看日出和花朵时,感觉就像在梦中一样。 当我与别人交往时,我也有一种现实和梦想的感觉。 我真的怀疑我是否还活着。”
正常人群中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那些热爱奇幻的诗人和小说家,常常有“身陷迷雾”的感觉。 而且,很多人都记录下了这段经历,并将其变成了代代相传的杰作。 。 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部小说《恶心》,详细而真实地描述了失去“我”的人格的感觉。 书中的“我”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取而代之的是它的“替身”。 就连呼吸、写作等动作都不再属于我,而是为“替身”“我”而存在。 “我对此深感苦恼。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去人格化(萨特所说的“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
前面说过,在正常人中,很多人也会经历这种人格解体,但他们一般不会去医院治疗。 只有当当事人感觉到这种“像真实的梦一样”的感觉阻碍了自己的生活时,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