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剑》,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效。 它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和天竺葵种子组成,可内服或外用。 笔者主要用其治疗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等属于中医“鼻窦炎”范畴的疾病,效果满意。
基本方法及使用
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五味消毒饮,蒲公英20克,紫花苜蓿20克,天竺葵籽15克。 水煎两次,混合约500毫升,取200毫升温敷于额头或鼻梁处,早晚各一次。 服300ml,分早晚2次,每日1剂。 急性病例1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 对于慢性患者,2周为1个疗程,连用2~4个疗程。
加减
胆郁热证者,加龙胆草12克,栀子15克; 肺气虚弱者加人参15克、桔梗10克。 脾虚湿盛者加白术15克,茯苓15克。 气滞血瘀型加川芎15克。 g、姜黄10克; 肺经瘀热型加厚朴花10克、黄芩15克。 脾经湿热型加黄芩10克,白豆蔻15克。
医疗记录示例
王某某,男,46岁。 1999年5月24日第一次就诊,患有慢性副鼻窦炎5年多,吸烟25年。 容易感冒,鼻塞,流鼻涕或流脓或粘稠的鼻涕,有时或多或少,嗅觉减退,头晕,额头肿痛。 去多家医院做了颅骨CT、X线检查,均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鼻甲肥大”等,但结果都不好。 诊断: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困倦倦怠、肤色晦暗、注意力不集中、腹胀不适、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细数、鼻甲肿大等症状。和黄色分泌物。 戳。 西医诊断:慢性鼻窦炎。 中医诊断:痹元,辨证:脾经湿热。 指导他戒烟,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 处方: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20克,紫花根20克,豆芽15克,黄芩15克,白豆蔻15克,茯苓15克,茯苓3克。甘草。 水煎两次,混合约500ml,用200ml热敷额头,早晚各一次,每次敷半小时; 早晚各服两次,每次300毫升,饭后温服,每日一剂。 服完7剂后,我回去复诊。 头晕、困倦、四肢疲倦明显减轻,但其余症状与以前相同,效果没有改变。 又服14剂后,症状为:额部偶有疼痛,鼻塞,流涕,精神增加,舌红苔黄,脉弦数,其余症状明显减轻,感觉不明显。明显的。
原方去掉了黄芩、白豆蔻和茯苓。 服14剂后,症状全部缓解,停止热敷,并适当调整和减少剂量。 累计注射60剂后,CT扫描显示鼻甲肥大已消退,鼻旁窦未发现明显病变体征,临床治愈。 建议她戒烟并避免脂肪、甜食和浓味产品。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注:鼻漏是指以持续流鼻涕为特征的疾病。 多是各种内外因长期侵入体内,使邪毒滞留在鼻窦肌膜内,引起流鼻涕、连续流鼻涕所致。 不管病机是真还是假,“毒”终究还是会留下来。 五味消毒饮是一种清热解毒剂。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方中五味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其中《本草纲目》称金银花“消痈解毒,补虚祛风”。 野菊花《浙江中药手册》记载“能排脓解毒,消肿止痛”。 蒲公英《滇南本草》称“可治疮毒肿毒”。 《本草纲目》和《本草纲目》均载有紫花地丁“治无名肿毒”。 天魁子《本草纲目通选》记载“达诸窍”。 因此,既符合鼻赘的病因病机,又符合鼻赘病位的特点,是治疗鼻赘的良方。 本例患者首先表现为脾经湿热的症状。 添加黄芩、白豆蔻、茯苓,增强清热利湿的功效。 3周后,湿气消除,只剩下鼻经“中毒”的症状,于是去掉黄芩、白豆蔻、茯苓。 、茯苓,只用具有“消毒”、“解毒”作用的五味消毒饮料原味,并添加少量甘草护胃,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