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理评估
第一节 简介
√概述:它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心理现象的评估。
√作用:临床心理评估:
对主观体验(例如自己的情绪和对他人行为的客观观察)进行评分和量化的活动
1 辅助诊断,如智力低下诊断。
2 人才选拔,如飞行员选拔。
3.法医鉴定,如患者是否患有精神病。
4.心理咨询,如有心理问题。
临床心理干预:疗效评价,如心理功能恢复等。
性质:1 间接性
2 相对性(与群体行为相比)
3客观性
√方法:1观察法
2. 谈论法律
3调查方法
4 心理测试方法(心理测量)
√流程: 1.明确评估目的
2.明确评估问题和方法
3.了解特殊问题
4.结果描述及报告
√ 发展:心理测试最早的实践起源于中国古代; 科学心理测试起源于欧洲
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基础。
高尔顿:进行了一系列感官知觉测试来研究个体差异,并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心理测量。
卡特尔:1890年,他首先提出“心理测试”的概念
比奈:1905年,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试——比奈-西蒙量表。
韦克斯勒:开发了韦克斯勒智力测试医学心理学笔记,目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标准化心理测试的基本条件: (1)心理测试误差:
1测试条件
2. 考官因素:态度、情绪、指示等。
3 主体因素:考试动机、考试焦虑、生理心理状况
(二)心理测试科学指标:1项常模
2 可靠性
3 有效性
1、规范(指某项测试在某一人群中的测试结果的标准数量。即相对标准化)
建立常态的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建立规范的方法:分层抽样
范数的形式 (1) 平均值:最简单的范数形式
(2)标准分
(3)百分位数
(4) 划界
(2)标准分:由基于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推导出来。 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原始分数与平均值的距离。 常见的标准分数包括: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IQ等。 z=(XM)/SD Z=A+Bz
z分数是最基本的标准分数,各种其他形式的标准分数都是由z分数转换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