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什么是鲎试验法检测须使用鲎试剂?

检测内毒素常用的有兔热原法和LAL试验(简称“露露试验”)。 兔热原法是检测内毒素的第一个标准方法,鲎试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内毒素检测方法。 中国药典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为鲎试验法,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法两种方法,后者又包括比浊法和显色基质法。 当各种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不一致时,以凝胶法检测结果为准。 检测过程中应防止内毒素污染。 鲎测试方法需要使用鲎试剂。 鲎试剂是从海洋节肢动物鲎血液中提取的阿米巴细胞裂解液,经低温冷冻干燥而成的生物试剂。 能与内毒素和(1,3)-β-D-葡聚糖发生反应。 糖反应形成凝胶,广泛用于检测食品、水、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动物和人体体液等不同样品中的内毒素。 鲎的血液和淋巴液中存在一种有核阿米巴细胞。 这些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大量致密颗粒,其中含有凝固酶、C因子、B因子和凝固素原。 内毒素与鲎试剂接触后可激活C因子,激活的C因子可通过(1,3)-β-D-葡聚糖激活B因子或G因子,激活的B因子或G因子可重新激活凝固酶原并将其转化为凝固酶,凝固酶又将可溶性凝固蛋白原转化为凝固蛋白,从而使鲎试剂变成凝胶状态[1,2-3]。 凝固酶对鲎三肽具有酰胺酶活性,可游离硝基苯胺并引起显色反应。 鲎试验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按测试方法又可分为凝胶法、动态比浊法、终点比浊法、动态显色法和终点显色法。

凝胶法是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发生凝集反应原理来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内毒素的鲎检验方法。 检测时,鲎试剂必须用去热原水(内毒素检测用水)复溶后再使用。 ,以观察是否有凝胶形成为检测终点。 凝胶法检测简单、经济,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检测设备。

动态比浊法、终点比浊法、动态显色法、终点显色法都是内毒素的定量检测方法。 动态浊度法和终点浊度法都是浊度方法。 浊度法是通过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检测内毒素含量的鲎测试方法。 动态浊度法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何时升至预设吸光度。 所需时间或浊度增加率。

动态显色法和终点显色法都是显色矩阵法。 显色基质法是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时产生的凝固酶释放出特定底物,通过检测其产生的发色团的量来检测内毒素含量的鲎测试方法。 内毒素水平是根据产品的颜色计算的。 它也被称为比色法。

动态比浊法和动态显色检测都需要配备孵化系统及其配套软件的动态光度仪。 动态比浊法和动态显色法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 终点显色检测需要配套的酶标仪或可见分光光度计。

对于定量检测来说,比较同一体内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比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方法检测到的内毒素水平的差异更有意义。 内毒素可滞留在血凝块中,因此使用血浆样本检测内毒素比使用血清样本更好(建议使用低浓度肝素进行检测)。 检测过程中应防止环境内毒素污染。

定性鲎试验方法主要用于药品、医疗器械等样品的内毒素监测。 定量鲎试验方法主要用于临床患者的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内毒素的检测,动态浊度法的检测结果比显色矩阵法更准确[4]。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鲎试剂含有对其敏感的G因子和可转化并形成凝胶的凝固蛋白原。 利用裂解液试剂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称为G试验,临床上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2. 替代检测方法

鲎是珍稀动物,受到越来越多的保护。 因此,开发鲎测试的替代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替代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染色、荧光偏振、同位素标记和酶联免疫分析。 然而,这些替代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或证实。 目前,鲎试验法仍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参考

[1]苏伟,丁旭.[J].,2015,20(4):354-364.

[2].- , , 或 ? [J].生物学杂志,2016,100(4):687-698.

[3] A、RG、MC。 鬼?——人类血液中的“鬼”[J]. 临界评论临床实验室科学,2016,53(3):197-215。

[4]Wong J,N,Jeraj H,等。 一项研究[J/OL].(伦敦),2016,13:24[2018-10-06].doi:10.1 186/-016-0132 -5.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