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调查发现:高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制度保障不足; 高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质量仍有待提高; 高校心理咨询室运行良好,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扩大职责范围……

参与访谈调查的大学类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多样化且满意度较低

对10405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多样化的需求,但满意度较低; 他们对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认可度较低,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较差。 对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衔接不太满意。 学校党组织、社团开展的活动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教师、辅导员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具体来说,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评价来看,84.0%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但只有35.6%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表示非常满意,57.6%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 ,6.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从兴趣内容来看,约70%的大学生最希望在人际交往、自我管理、情绪调节等方面有所提高。 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在环境适应和个性发展方面得到帮助。 超过40%的学生希望找到工作。 获得有关选择职业、学习、交友和恋爱的指导。

学生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兴趣(%)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

对491名专兼职教师的调查显示:高校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制度保障仍不足; 高校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程质量仍有待提高; 高校心理咨询室运行良好,但职责范围应进一步扩大; 专兼职教师专业水平低,注重培训和科研作用; 在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启动,但利用程度仍然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自我提升要求强烈。 从专业背景看,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中只有30.7%具有大学心理学教育背景。 相关专业占比为教育学18.4%、医学2.9%、思想政治教育8.6%、其他专业背景8.6%。 教师比例为39.3%。 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不高。 因此,83.0%的教师表示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 具体来说,大多数教师希望培训内容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方式能够集中进行,培训能够以每年两周的频率进行。

不同类型高校师资队伍差异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衡,重点高校优势明显。

调查发现,重点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面,69.2%的重点院校学生、79.5%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67.6%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本校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表明普通学生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覆盖面更广、普及度更高,这可能得益于行政权力的推动。 但在教育形式多样性方面,重点院校优势明显。 重点院校在课程形式、开设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网站建设、成立心理委员会、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本科院校。 ,而普通本科院校在这些方面都更胜一筹。 在高职院校。 此外,重点大学师资力量较强。 调查数据显示,重点院校教师在专业背景、学历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这是因为重点院校的教师更容易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 工作原因。

关于作者:

于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课题组组长); 王浩(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博士)

本文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2月15日第9版。本平台使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CPPA快乐中国微信平台意见。 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谢谢你!

CPPA新闻中心总法律顾问:彭开平

主编:王卫华

终审评委:魏凤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