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考试,有的人能够稳操胜券,坦然接受挑战。 而更多的人会有些紧张,有的甚至会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满头大汗,浑身发抖,最终无法正常发挥,考试不及格。
即使有的人刻苦学习,牢牢记住了所有要考的知识点,但一旦到了考场,他们的表现也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受到影响,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Ben 博士拥有50年的教学经验和30年的临床心理学经验。 对考试心理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辅导人们应对考试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他的著作《考试心理学》主要研究考试心理,即人们在考试时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反应。 它使用多种心理工具来提高考试成绩,并提供实用的练习和建议来帮助人们提高考试成绩。 以最佳状态应对考试,表现正常甚至异常,取得优异的成绩。
01
考试带来的压力使考生身心紧张、焦虑,难以忽视和逃避。 如何承受巨大的压力并在考场顺利表现,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心理素质和现场表现密切相关。
其中,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场上的表现。 在考场上,焦虑、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绝望感是感到压力大、考试成绩不佳的主要心理表现,而这些心理表现都来自于过度的压力水平。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难题,一时想不出答案时,你会立即感到恐慌和焦虑,进而产生自我怀疑。 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太糟糕了”或“我做不到”,从而失去信心。 如果你不想再努力了,甚至可能会放弃一些其他简单的题,最终导致考试失败。
这时,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利用适当的心理工具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重拾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问题,也许就能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 不会影响你整个考试过程中的信心和心态,还是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02
然而,压力并不总是坏事。 适当的压力水平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并达到最佳表现。 这是“最佳丝带”。
心理学上有一条“耶克斯-多德森曲线”,体现了压力与表现之间的这种关系以及“最佳功能区”的范围。 最佳刺激水平介于太低和太高的刺激水平之间。
每个人都能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考试心理,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压力水平处于最适宜的状态,具有最佳的创造力和活力。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曾在滑雪挑战赛中单轮表现不佳。 她认为这是因为她的压力不够大。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她在巨大的压力下表现更好,最终获得了金牌。
03
一般来说,人们面对压力时会产生三种基本反应:
1、收紧身体;
2. 对自己和自己的表现做出负面评价;
3. 在学习或考试时做或想其他事情。
这涉及到我们的身、心、灵,这三者必须成为一个配合的整体,在考试中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身体需要平静,头脑需要自信,精神需要专注。 这正是高分者的三个品质。
冷静、自信、专注,三个要素三位一体,形成了坚实的“三脚凳模型”,帮助我们平稳应对考试。 如果三脚凳的一条腿短,就会增加另外两条腿的压力,导致凳子失去平衡和稳定性,最终翻倒。
本书中有一份《伯恩斯坦表现量表(BPI)》,可以自我诊断我们的“三条腿凳子”,帮助我们探索“考试情况中哪条腿最强、哪条腿最弱”,找出自己的哪条腿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
04
当我们感到压力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身体的变化,比如呼吸急促、手心出汗、四肢紧张颤抖,或者僵硬。
如何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冷静,需要学习两件事:第一,如何认识到自己不够冷静;第二,如何意识到自己不够冷静; 第二,如何使用特定的工具让自己平静下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对身体状态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很容易忽视早期迹象。 如果他们没有感到明显的疼痛和不适,他们就会认为没有问题。 但当你身体的疼痛变得难以忍受,而你才注意到并采取行动时,就为时已晚了。
因此,保持对身体状态的了解非常重要。 每个人在不够冷静的时候身体反应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脖子发紧、腿部抽筋、出汗严重、说话加快、音量提高等,这些都可能是身体不平静的迹象。 。
我们与身体脱节的最常见方式是呼吸不规律。 有些人无意识地屏住呼吸,有些人则呼吸急促。 呼吸不规律会直接影响大脑的供氧,影响思维。
很多人在身体紧张时会感到站不稳,失去地面意识而脱离,就像失重后在太空中漂浮、摇晃一样。 这是与身体脱离的第二种方式。
第三种常见的脱节形式是关闭感官,比如突然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吃东西时感觉不到食物的味道,或者感觉不到冷或热。
培养意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与身体重新建立联系,减轻压力,恢复平静和放松。 作者提供了三种工具来提高您了解自己身体的能力:
· 工具一:调整呼吸——进行腹式呼吸,即深呼吸。
· 工具2:脚踏实地——感受地板和椅子的支撑; 通过收紧和放松肌肉来缓解紧张。
· 工具3:调动感官——针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五种感官进行放松。 比如在视觉上,可以通过扩大视野来放松眼睛,进入副交感神经系统,达到放松和平静的效果。
这三个工具一旦使用就不再有效。 他们需要不断练习,不断巩固,逐步提高保持身体状态的能力。
结论
除了身体反应的调整和改变外,作者还提出了思维、认知、心理情绪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和练习方法,帮助我们改变消极观念和情绪,走出考试时出现的心理困境,成为考试中的佼佼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参加考试。
深入了解和学习与考试相关的专业心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及时应对考试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调整心理状态,以良好的状态面对考试,战胜人生中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