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多少岁谈恋爱算早恋—多少岁谈恋爱算正常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孩子恋爱是好事呀!一转念才发现——哦哟不对咯,她女儿今年只有6岁!
虽说当了爸妈以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终究要面对孩子们的恋爱,但没想到,这件事来得似乎也太早了!幸好如今,早恋已不再是谈及色变的话题,我们不妨就借这个由头,好好聊一聊。
90后常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但不得不说,在我们心中,18岁仍是一道坎儿。
遥想自己刚满十八岁那年还在备战高考,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大家排成整齐的队列从充气拱门下走过,就算从“未成年”走向了“成年”。还记得当天礼毕,班上有位极具段子手潜质的同学突然仰天长叹:“这就成年啦?我还没来得及早恋呐!”逗得大家笑成一团。
笑归笑,但我们中很难有谁能保证,自己没在18岁之前产生过懵懂的情愫。而放眼当下,00后们的长势似乎更为“迅猛”!
小学生作文火遍全网
每想到她,我又像心中射进了一束光一样,我悟到了:她就是我的光……谁能想到,如此惊艳的文字竟出自小学生之手?
没错,这就是近日燃爆全网的小学生表白作文。文中的“她”指的是邻座的一位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女同学。
作者年纪虽小、性格虽然内向,但文笔流畅、逻辑清晰,最后还写出自己要努力变更好等“正能量”之语,让网友们啧啧称赞。
明星爸爸陈坤也曾在访谈节目中提到,儿子在幼儿园时有位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女),因为相处得很融洽,小陈同学还大大方方地向女孩子求了婚。
小学?幼儿园?想想自己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可能还在琢磨着怎么糊弄寒暑假作业、怎么找借口不去上学吧?虽然未成年(18岁以前)时的恋爱都算早恋,但是孩子啊,你们也未免早得太多了!
关于像恋爱这种亲密关系该从何时开始,不仅我们国家有着18岁的认知惯性,在发展心理学中,不少心理学家同样也有类似的观点。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中提到——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还在思考自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从18岁开始,他们才会进入“亲密对孤独”的冲突中。
通俗地说,在西方发展心理学观点中,亲密关系的起点也差不多得在18岁之后。
Erik H Erikson ,1902—1994
但无论如何,人生的每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紧密相连。孩子并不是到了恰好18岁时,脑袋里才会像一个灯泡“叮”地一下亮起来似的,冒出“啊!我该恋爱了”的念头。
所以,当TA在6岁甚至更小时向你问起“情为何物”、或你从TA的一举一动、一事一物中察觉到这种苗头时,你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说到情感教育,小编本人并无丰富的“实战”经验。幸运的是,在写这篇文章时,妈咪Jane黄静洁老师的《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一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下面我就把这些启发也分享给大家。
从自己谈起
妈咪Jane在书中提到,长子Ian初次恋爱时曾向她发问:“妈妈,你遇到爸爸以前还有过其他恋人吗?”
妈咪Jane这样回答:当然有。男女交往带给彼此的很大一个好处就是,不仅仅让你经历爱情,更重要的是男女之间互相学习如何对待异性……而我们能最近距离与异性接触,除了父母或兄弟之外,就是异性恋人了。一份好的感情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少男少女的第一份爱情,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他人和整个世界的态度与信任度,更是了解这个世界上另一半人群的途径。
坦然相告、不欺不瞒、先肯定与异往能带给自己的实用价值,也传递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感情”的信息……忍不住给这个回答打个满分。
在性教育中注入情感
性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分量和难度往往比情感教育更重、更大,而妈咪Jane在书中却提到了两者的关联——性教育不只是器官教育,父母在家中所呈现出来的两性关系,也是性教育的最初形态。
例如,父母恩爱时是如何传递感情、如何拥抱、相互亲昵、如何公开赞美彼此,这些都是生活中异性相处之道的活教材。孩子能感受的正面异性接触,必定首先来自父母。
营造开放的家庭环境
越冷静、越自然、越正面,则越能传递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妈咪Jane在强调营造开放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时,总结出的核心观点。
的确如此。试想一下,如果父母不肯明白告诉、孩子不敢轻易发问,那么当疑虑与困惑积压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冲向可能是错误的宣泄口。
再想得远一些,如果在孩子成年以前始终没有感受到开放的家庭氛围,那么,TA在成年以后也会保有对父母三缄其口的习惯,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刚陪着孩子度过学话、学步期的爸爸妈妈们,或许还无从想象“孩子恋爱了”是怎样的光景,我也一样。但还是那句话,“爱情”这颗种子,无论多早露出萌芽都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呵护和引导。如果你已经有了独家“实战经验”,也欢迎你与分享出来哦!
鼓励三胎,专家建议18岁可结婚,那十四五岁谈恋爱算早恋吗?
近年,专家们在鼓励生孩上可谓操碎了心,在全面放开生二胎的宣传海报还没撤下,又紧锣密鼓地来了鼓励生三胎宣传。更有专家建议将法定婚龄降为男女均为18周岁或现行男女婚龄降至女18周岁、男20周岁。
专家们建议,毕竟一言九鼎,有关部门或许会采纳。但影响生育率不高的原因是“结婚年龄太晚”吗?纵观当下的年轻人,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是能不能在20岁左右结婚的问题。现身边的年轻人,能在三十岁左右结婚和生育孩子已经算是正常的了。
其实,影响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不是法定结婚年龄太晚,更不是有的专家分析的“老人不帮带娃”的问题。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差钱!生育孩子经济成本提高,并且家庭收入降低。如果生育一个孩子奖100万或一套100平米房子,肯定多少人都要争着生。
综上,劝专家们重新考虑问题吧!提建议和解决问题要能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不能东扯西拉的忽悠人。
孩子多大才能谈恋爱?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告诉你答案
小编许久不联系的堂姐前些天打来电话,一阵寒暄过后,她突然说起这么一句——“我家女儿昨天告诉我她恋爱了!”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孩子恋爱是好事呀!一转念才发现——哦哟不对咯,她女儿今年只有6岁!
虽说当了爸妈以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终究要面对孩子们的恋爱,但没想到,这件事来得似乎也太早了!幸好如今,早恋已不再是谈及色变的话题,我们不妨就借这个由头,好好聊一聊。
90后常被贴上“叛逆”的标签,但不得不说,在我们心中,18岁仍是一道坎儿。
遥想自己刚满十八岁那年还在备战高考,学校为学生准备了,大家排成整齐的队列从充气拱门下走过,就算从“未成年”走向了“成年”。还记得当天礼毕,班上有位极具段子手潜质的同学突然仰天长叹:“这就成年啦?我还没来得及早恋呐!”逗得大家笑成一团。
笑归笑,但我们中很难有谁能保证,自己没在18岁之前产生过懵懂的情愫。而放眼当下,00后们的长势似乎更为“迅猛”!
小学生作文火遍全网
每想到她,我又像心中射进了一束光一样,我悟到了:她就是我的光……谁能想到,如此惊艳的文字竟出自小学生之手?
没错,这就是近日燃爆全网的小学生表白作文。文中的“她”指的是邻座的一位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女同学。
作者年纪虽小、性格虽然内向,但文笔流畅、逻辑清晰,最后还写出自己要努力变更好等“正能量”之语,让网友们啧啧称赞。
明星爸爸陈坤也曾在访谈节目中提到,儿子在幼儿园时有位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女),因为相处得很融洽,小陈同学还大大方方地向女孩子求了婚。
小学?幼儿园?想想自己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可能还在琢磨着怎么糊弄寒暑假作业、怎么找借口不去上学吧?虽然未成年(18岁以前)时的恋爱都算早恋,但是孩子啊,你们也未免早得太多了!
关于像恋爱这种亲密关系该从何时开始,不仅我们国家有着18岁的认知惯性,在发展心理学中,不少心理学家同样也有类似的观点。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中提到——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还在思考自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从18岁开始,他们才会进入“亲密对孤独”的冲突中。
通俗地说,在西方发展心理学观点中,亲密关系的起点也差不多得在18岁之后。
Erik H Erikson ,1902—1994
但无论如何,人生的每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紧密相连。孩子并不是到了恰好18岁时,脑袋里才会像一个灯泡“叮”地一下亮起来似的,冒出“啊!我该恋爱了”的念头。
所以,当TA在6岁甚至更小时向你问起“情为何物”、或你从TA的一举一动、一事一物中察觉到这种苗头时,你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说到情感教育,小编本人并无丰富的“实战”经验。幸运的是,在写这篇文章时,妈咪Jane黄静洁老师的《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一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下面我就把这些启发也分享给大家。
从自己谈起
妈咪Jane在书中提到,长子Ian初次恋爱时曾向她发问:“妈妈,你遇到爸爸以前还有过其他恋人吗?”
妈咪Jane这样回答:当然有。男女交往带给彼此的很大一个好处就是,不仅仅让你经历爱情,更重要的是男女之间互相学习如何对待异性……而我们能最近距离与异性接触,除了父母或兄弟之外,就是异性恋人了。一份好的感情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少男少女的第一份爱情,会影响一个人对待他人和整个世界的态度与信任度,更是了解这个世界上另一半人群的途径。
坦然相告、不欺不瞒、先肯定与异往能带给自己的实用价值,也传递了“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感情”的信息……忍不住给这个回答打个满分。
在性教育中注入情感
性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分量和难度往往比情感教育更重、更大,而妈咪Jane在书中却提到了两者的关联——性教育不只是器官教育,父母在家中所呈现出来的两性关系,也是性教育的最初形态。
例如,父母恩爱时是如何传递感情、如何拥抱、相互亲昵、如何公开赞美彼此,这些都是生活中异性相处之道的活教材。孩子能感受的正面异性接触,必定首先来自父母。
营造开放的家庭环境
越冷静、越自然、越正面,则越能传递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妈咪Jane在强调营造开放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时,总结出的核心观点。
的确如此。试想一下,如果父母不肯明白告诉、孩子不敢轻易发问,那么当疑虑与困惑积压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冲向可能是错误的宣泄口。
再想得远一些,如果在孩子成年以前始终没有感受到开放的家庭氛围,那么,TA在成年以后也会保有对父母三缄其口的习惯,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刚陪着孩子度过学话、学步期的爸爸妈妈们,或许还无从想象“孩子恋爱了”是怎样的光景,我也一样。但还是那句话,“爱情”这颗种子,无论多早露出萌芽都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呵护和引导。如果你已经有了独家“实战经验”,也欢迎你与分享出来哦!
文章分享结束,多少岁谈恋爱算早恋—多少岁谈恋爱算正常和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用户评论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我觉得这个年龄没有所谓早晚恋,都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尊重和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我现在20岁还没谈过恋爱,感觉周围的朋友都谈上了,是不是太迟了点?有点焦虑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亡则人忘
我16岁的时候就谈了一个很喜欢的对象,后来才发现彼此成长方向不同就分开了,现在回顾起来还是觉得青春美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赤;焰﹏゛
我也想问问大家,什么时候才能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啊?我现在23岁,每天都在上网看电视剧里那些热恋的情节,有点羡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16岁谈恋爱算早恋吗?这个问题太 subjective 了,每个人家庭背景、个人成熟度不同,理解方式也会不一样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男神大妈
我觉得年龄只是个数字,更重要的是看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爱情是心灵的连接,不需要过多担心年龄因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明
我的朋友15岁就开始谈恋爱了,还没毕业就结婚了,说他们是在一起快乐,我不理解,感觉太年轻了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每个人成熟的速度不同,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晚熟。我建议不要用年龄来判断是否“正常”,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节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我18岁时开始认真考虑爱情,现在25岁结婚生子,感觉这个年纪谈恋爱很合适,两个人都能互相扶持对方奋斗的梦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文章说得真对!年龄只是个浮云,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心仪的那个人和你拥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才会幸福美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我17岁的时候就谈了男朋友,那时候很幸福,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梦想,可是后来因为各种压力我们分开了,现在看回过去觉得还是美好的回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我觉得每个人的心理年龄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心思成熟早一点,而有些人却晚熟。不要硬性规定什么年纪谈恋爱“正常”,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此我爱的人都像你
小时候对爱情电影看得多了,总以为自己应该在这个年纪有自己的爱人,结果真的走到这个年纪反而没感受到爱情,还是太理想化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我们从小被灌输很多关于恋爱年龄的观念,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选择,重要的是感受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我17岁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了,那时家人很反对,说我太年轻应该专心学习。后来我和TA一直在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现在一起在努力拼事业,感觉爱情是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一部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我觉得这个题目好敏感啊!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年龄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一段恋爱是否"正常"。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谈恋爱,但我还是单身,有点迷茫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我自己有问题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现在社会压力很大,人际关系也更复杂,我觉得18岁以上才应该考虑谈恋爱吧,成熟度和责任心要有保障才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