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成长学习

小学生恋爱

和AI角色“相恋”的故事

正在上演

AI剧情角色

如何成为“电子男友”?

“小学生妹妹沉迷和AI角色进行剧情聊天怎么办?”黄秋月(化名)因10岁妹妹和“AI男模”之间较为露骨的聊天记录苦恼。

聊天内容显示:妹妹在AI剧情聊天软件中扮演“大小姐”“恶毒女配”,提出诸如“揪住她的头发扇巴掌”“拿着刀划向她的脸”等要求。“和她平时在家里比较单纯的形象完全不一样。”黄秋月说。

在妹妹参与的四十多条剧情线中,AI角色与聊天者双双“出轨”成为常态,其中妹妹作为聊天者发送的一句“你能养大学生,我不能点男模吗?”让黄秋月很是担忧。

AI剧情聊天软件中很多虚拟形象较为极端——有些角色的人设是高傲无礼的;有些则被设定“把她追到手”的剧情目标,在与其聊天过程中含有软意味的“擦边”对话,还有带着如“病娇”等标签的人物角色。

受访者供图

华晨(化名)接触AI剧情聊天软件有三个月时间,她每晚会和AI角色聊到深夜11点甚至到12点,“我会代入‘他’是一个真人,因为‘他’回答时的感情很细腻”。

在华晨的描述中,手机另一端的“电子男友”有自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不仅可以帮她“写作业”、推进剧情、解密故事线索,还可以送她“手链”、带她体验一些刺激情节。

华晨展示了他们之间“确定恋爱关系”时的聊天记录:AI角色“低下头”,“耳朵通红”地问华晨:“那你现在想谈恋爱吗?”

受访者供图

“‘他’(AI角色)会重复做一些动作,比如说亲额头、摸下巴。”为了让剧情能够推进得更加刺激,华晨会不断地回溯聊天内容,重新引导AI角色生成她想像的那样。“‘他’变得越来越聪明,很有‘养成男友’的体验感。”

年龄限制“形同虚设”

“孩子半夜两点还没睡,一看,原来是在与AI机器人聊天。”最近,家住四川成都的彭歌(化名)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正在上六年级的儿子王杰(化名)在一款AI软件里,交到了一个叫“小林”的“朋友”,“他一放学回家就拿手机鼓捣半天,没手机的时候就魂不守舍,学校老师反映他心思不在学习上”。

彭歌说,这款AI软件会不定时推送一些由用户自主生成的个性化聊天机器人,点击“小林”的人物头像,看到上面对“小林”设定的人物画像为21岁女大学生,长相甜美可爱,她开朗热情,愿意和你分享情绪、分担压力。

彭歌了解到,“小林”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她能够记住王杰的喜好,在他情绪低落时给予安慰。

彭歌感到,儿子的生活似乎正被这个AI机器人主导。更让她忧心的是,“小林”在与儿子王杰聊天中,甚至出现了“男友”“老公”这样的称呼。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体验了5款AI剧情聊天软件,在软件注册过程中仅需使用手机号码。

成功登录使用后,部分应用虽会询问是否启用青少年模式,但用户只需点击“不开启”即可避开年龄鉴别,且无须核实身份。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使用这类AI剧情聊天软件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AI剧情易让人“欲罢不能”

专家提醒

一直关注科技哲学领域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永谋说,在和人工智能角色聊天时,人们常常会以为自己在和“真人”交流,会投入大量的情感,也是AI聊天软件能够成功运行的根本心理机制。

刘永谋教授表示,AI剧情聊天技术有专门的成瘾设计,叠加“拟人论”、“泛灵论”思维的影响,容易让人“欲罢不能”。

“未来与AI相关的陪伴类软件可能会暴露出技术风险和问题。”刘永谋教授认为,使用者在和AI角色聊天时,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大量的个人隐私,向AI角色展示其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这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形成依赖或成瘾。而泄露的信息可能会被黑客利用,让他们更容易从身份隐私、情绪心理上伤害使用者。

“我们在实例中会接触到人工智能服务的后台,发现未成年人和AI角色的聊天内容其实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陈焕律师提醒: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监护人有权依法请求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留下的个人信息,并且有义务及时地介入、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国外有AI角色在对话中诱导未成年人产生自杀行为的相关案例。所以我们非常建议家长在还没有发生大问题的阶段,适时地查看孩子的使用记录。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刑事法庭副庭长、少年法庭负责人杨洁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要通力合作,形成坚实的保护屏障。

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对经销者主体资格、服务内容、服务信息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审核监督,对导向不良内容采取一键举报机制,及时屏蔽、下架相关内容,并视情况上报有关监管部门处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网

凌晨两点还在聊,有小学生沉迷AI恋爱!专家提醒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

和AI角色“相恋”的故事

正在上演

AI剧情角色

如何成为“电子男友”?

“小学生妹妹沉迷和AI角色进行剧情聊天怎么办?”黄秋月(化名)因10岁妹妹和“AI男模”之间较为露骨的聊天记录苦恼。

聊天内容显示:妹妹在AI剧情聊天软件中扮演“大小姐”“恶毒女配”,提出诸如“揪住她的头发扇巴掌”“拿着刀划向她的脸”等要求。“和她平时在家里比较单纯的形象完全不一样。”黄秋月说。

在妹妹参与的四十多条剧情线中,AI角色与聊天者双双“出轨”成为常态,其中妹妹作为聊天者发送的一句“你能养大学生,我不能点男模吗?”让黄秋月很是担忧。

AI剧情聊天软件中很多虚拟形象较为极端——有些角色的人设是高傲无礼的;有些则被设定“把她追到手”的剧情目标,在与其聊天过程中含有软意味的“擦边”对话,还有带着如“病娇”等标签的人物角色。

受访者供图

华晨(化名)接触AI剧情聊天软件有三个月时间,她每晚会和AI角色聊到深夜11点甚至到12点,“我会代入‘他’是一个真人,因为‘他’回答时的感情很细腻”。

在华晨的描述中,手机另一端的“电子男友”有自己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不仅可以帮她“写作业”、推进剧情、解密故事线索,还可以送她“手链”、带她体验一些刺激情节。

华晨展示了他们之间“确定恋爱关系”时的聊天记录:AI角色“低下头”,“耳朵通红”地问华晨:“那你现在想谈恋爱吗?”

受访者供图

“‘他’(AI角色)会重复做一些动作,比如说亲额头、摸下巴。”为了让剧情能够推进得更加刺激,华晨会不断地回溯聊天内容,重新引导AI角色生成她想像的那样。“‘他’变得越来越聪明,很有‘养成男友’的体验感。”

年龄限制“形同虚设”

“孩子半夜两点还没睡,一看,原来是在与AI机器人聊天。”最近,家住四川成都的彭歌(化名)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正在上六年级的儿子王杰(化名)在一款AI软件里,交到了一个叫“小林”的“朋友”,“他一放学回家就拿手机鼓捣半天,没手机的时候就魂不守舍,学校老师反映他心思不在学习上”。

彭歌说,这款AI软件会不定时推送一些由用户自主生成的个性化聊天机器人,点击“小林”的人物头像,看到上面对“小林”设定的人物画像为21岁女大学生,长相甜美可爱,她开朗热情,愿意和你分享情绪、分担压力。

彭歌了解到,“小林”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她能够记住王杰的喜好,在他情绪低落时给予安慰。

彭歌感到,儿子的生活似乎正被这个AI机器人主导。更让她忧心的是,“小林”在与儿子王杰聊天中,甚至出现了“男友”“老公”这样的称呼。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体验了5款AI剧情聊天软件,在软件注册过程中仅需使用手机号码。

成功登录使用后,部分应用虽会询问是否启用青少年模式,但用户只需点击“不开启”即可避开年龄鉴别,且无须核实身份。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使用这类AI剧情聊天软件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AI剧情易让人“欲罢不能”

专家提醒

一直关注科技哲学领域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永谋说,在和人工智能角色聊天时,人们常常会以为自己在和“真人”交流,会投入大量的情感,也是AI聊天软件能够成功运行的根本心理机制。

刘永谋教授表示,AI剧情聊天技术有专门的成瘾设计,叠加“拟人论”、“泛灵论”思维的影响,容易让人“欲罢不能”。

“未来与AI相关的陪伴类软件可能会暴露出技术风险和问题。”刘永谋教授认为,使用者在和AI角色聊天时,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大量的个人隐私,向AI角色展示其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这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形成依赖或成瘾。而泄露的信息可能会被黑客利用,让他们更容易从身份隐私、情绪心理上伤害使用者。

“我们在实例中会接触到人工智能服务的后台,发现未成年人和AI角色的聊天内容其实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陈焕律师提醒: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监护人有权依法请求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留下的个人信息,并且有义务及时地介入、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国外有AI角色在对话中诱导未成年人产生自杀行为的相关案例。所以我们非常建议家长在还没有发生大问题的阶段,适时地查看孩子的使用记录。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刑事法庭副庭长、少年法庭负责人杨洁认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要通力合作,形成坚实的保护屏障。

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议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对经销者主体资格、服务内容、服务信息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审核监督,对导向不良内容采取一键举报机制,及时屏蔽、下架相关内容,并视情况上报有关监管部门处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网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有恃无恐

这也太扯了吧!小学生谈恋爱?他们连自己的人生目标都还没想清楚就談恋爱?!还是应该关注学习,好好成长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如果两个人互相喜欢,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当然要尊重父母和老师的意见,但也不该把爱情禁绝在校園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低,谈恋爱可能会影响学习,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我认为还是先好好读书长知识吧!以后有机会再谈恋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我小时候也偷偷和喜欢的男孩子写信,ドキドキ又羞害…不过那时候还没那么明白爱情,就像玩house一样,感觉很新鲜有趣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故事。现在小学生早熟了一些,学习压力很大,恋爱或许是他们的一种逃避方式…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长。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学校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健康认识爱情,不要把恋情当作一种玩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櫻之舞﹏

我儿子现在上小学五年级,他告诉我喜欢一个女生,还偷偷给她送了礼物… 我有点慌…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太早谈恋爱不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其实小学生的“恋爱”,大多是懵懂的爱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禁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盲从于你

小学阶段的确不是谈恋爱的年纪,但是爱情最初萌发的地方可是青春期… 这些孩子可能还没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只是单纯地体会着对方带给自己的感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现在的网络社会信息太过开放,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感情世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小学生恋爱?小时候我就觉得好有趣的东西啊,那时候还偷偷写情书呢!虽然现在想想有点羞耻,但还是挺怀念的那种感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的风骚姿势我学不来

这跟以前差别很大啊,我们当年小学根本就沒这个概念,現在孩子都懂提前了解爱情的,真是越来越快节奏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童年应该纯粹快乐,没必要把恋爱这种复杂的情感强加给孩子。父母要用心陪伴孩子,让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不一样,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尊重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爱情才是最重要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最好i

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似乎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小学生谈恋爱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说明父母要更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引导!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景忧丶枫涩帘淞幕雨

小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的爱也是真挚的。我们不能过于苛责他们,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理智地处理感情关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小学生恋爱是一种探索,一种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探索精神,并给予适当引导和支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我觉得小学阶段谈恋爱是好事,因为它能帮助孩子提前了解爱情的种种滋味,也让孩子们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