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吃穿山甲 《山海经》是怪物志,还是博物志?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山海经》。 今天人多了。 场地很大,几乎坐满了,还有很多戴着红领巾的孩子。 我很有自知之明。 我感觉今天大家来的主要原因不是为了听我的,而是为了听《山海经》。 如今,《山海经》这本书很受欢迎。 你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动画来阅读,尤其是孩子,你也可以玩网络游戏。 《山海经》大家可能都知道。 网游中的很多大妖怪都源自《山海经》。 在大家的心目中,《山海经》可能是一部妖怪编年史。 就像这张图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怪物。

《山海经》奇异动物图片

大家看一下其中最胖的一个。 他看起来像一头大象,没有头,有四个翅膀。 他出演了一部动漫电影《大圣归来》,名字叫帝江。 大家看右上角。 有一条人面龙。 正是烛龙。 烛龙在中国神话中也非常有名。 其长数千里。 当你睁开眼睛时,天已经亮了。 如果你闭上眼睛,天就会黑。 底江之下,老虎有九个头。 正是守护昆仑山的妖怪陆无。 现在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山海经》就是这样一部妖怪编年史,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妖怪。

我们再看另一幅图,叫《山海经百变仙女》。 这是民国时期苏州桃花坞制作的年画。 描绘了各种仙女,有青蛙精、鳗精、泥鳅精、黑鱼等。 仙子,蜻蜓仙子,白兔仙子等仙子。 再看这幅画,也叫《山海经,千奇百怪》。 画中充满了海鲜,大家可能都吃过,比如蛏子、螃蟹、海参、海螺、甲鱼、蛤蜊等等,各种海鲜精制而成。

桃花坞年画《山海诸仙》

这两幅画的标题都是《山海经诸怪仙》。 不过,我告诉你,其实《山海经》中并没有看到这些仙人,《山海经》中也没有关于这些仙人的记载。 因为大家都知道《山海经》记载了很多妖怪,所以大多数人只要看到一些妖怪,就认为是出自《山海经》。 这样,在人们心目中,《山海经》就成了中国仙女的大本营,每当看到仙女或者妖怪,就会自动认为是出自《山海经》。

我们知道现实中没有怪物。 它是幻想和想象的产物,是虚构的。 所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山海经》这本书是毫无科学依据的编造。 这纯粹是编出来的。 古人凭空编造出来,编到了墙上。 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山海经》不是编出来的。 相反,它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而且是关于自然科学的书。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自然科学书籍。 这些妖怪妖精并不是古人的想象和幻想。 它们都存在于现实中。 我们仍然可以在动物园、博物馆、甚至超市看到和购买它们。 《山海经》不是一部妖怪编年史,而是一部自然史。 它记载了中国山川上的各种草木、飞禽走兽、金石矿产等。 这是古人实地考察的真实记录,非常客观。 一本非常真实的自然科普书就是地理博物史,它记录了古人实际所见所闻。

当你听到我说的话时,你可能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 现实中怎么会有这么多怪物呢? 其实,这些怪物并不是书本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我们误解了《山海经》这本书。 这本书其实被我们误解了。 可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读懂这本书,也没有人弄清楚这些怪物的真面目。 今天我要帮助大家了解这本书的真面目,也告诉大家现实中书中所谓的怪物的真面目。

元代《山海经》手稿

这是《山海经》第一章《南山经》中的第一座山。 “南山经上篇名曰雀山,上篇名曰招摇山。” 山上有草,“形如韭菜,青花,其名曰朱玉,食之不饿。其叶如韭,开绿花,其名曰朱玉。”这山上还有一种树,“有一种树,其形如核桃,其质黑,花四方照,其名曰迷谷,若若”。 “你戴上它,就不会迷惑了。”这棵树的形状像构树,木纹是黑色的,是的,它的花朵是光芒四射的。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一棵树的花朵怎么可能像构树那样光芒四射呢?太阳?这棵树的名字叫“迷谷”,意思是“戴上它,就不会迷惑”。有了你树,你就不会做恶梦,也不会被恶梦影响。这座山上有一只野兽,“它的样子像宇,有自己的耳朵。 它走在人们的背上。 它的名字叫猴子。 它吃得好,走得也好。”喻是猴子,是一种长着白耳朵的野兽,样子像猴子。它跑的时候,像人一样直立,走得很快,所以你吃了这个东西的肉,你就跑得和它一样快,所以我们继续往招摇山东边三百里的地方看。有座山,名曰唐亭山,此山长白猿,还产玉石和金石。此山无妖怪,但东行三百八十里,有猿翼。山,十分奇特。此山“多妖怪,多怪鱼,多白玉,多毒蛇,多怪蛇”。 “好奇怪的树,你爬不上去的。” 这山上,走兽、鱼、蛇,甚至树木,都怪异不已。 可以说是妖物众多。

此山东六百七十里,是芝山。 这座山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 山上有一种鱼。 六牛,字芝,冬死夏生,食之无肿无病。 “鱼一般生活在水里,但这种鱼生活在山里(灵居)。这种鱼,叫作‘芝’,样子像牛,身体一样,但又长着蛇尾巴,它的外形够奇怪的,有哺乳动物(牛)、有爬行动物(蛇)、有鱼、有鸟吃穿山甲,你看,它。不仅看起来奇怪,它还能在冬天死,在夏天活。大家看,这是《冬天死了,夏天又活了》。 《山海经》。我引用这几段话给大家阅读,是为了让大家对这本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山海经》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一本怪物期刊那么,这些怪物是从哪里来的呢?由古人。 中国古代博物学有很多,《山海经》是第一部。 既然博物学是自然动植物的真实记录,为什么里面会出现这么多的怪物呢? 为了解释《山海经》中怪物的来历,我们首先对《山海经》中的怪物进行分类。 分类是研究的前提。 欲研究事物,必先分类。 只有分类之后才能找出规律。 。

《山海经》中的怪物

《山海经》中的怪物可以分为两类,我称之为组合怪物和变形怪物。 组合后的怪物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样。 其体形有鱼、兽、鸟、蛇等。 它看起来不伦不类,不牛不马,甚至可能看起来半人半兽,就像它把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缝合在一起一样,所以你也可以称它为缝合怪。 另一类是变形怪物。 我们知道,兽类一般只有一头一身一尾四足,鸟类一头一身一尾两翼两足,鱼只有一头一身一尾但没有。腿。 还有翅膀,但在《山海经》中,兽似乎有九头九尾六足,鱼有四头三身四足,鸟有两头六足,或者像有翅膀的。鸟。 两只鸟共用两个翅膀。 这种怪物的身体器官比正常动物或多或少。 与正常的身体相比,它是一种畸形,所以我们称它为畸形怪物。

让我们举一个怪胎的例子。 《东山经》记载了一种鱼,叫珠蛙鱼。 “它的形状像肺,有眼睛,六足上有珠子,味道酸甜,很容易吃。” 它的形状像一块肺,有四眼和六眼。 腿,鱼只有两只眼睛,没有腿,但这鱼却有四只眼睛,六条腿。 这是典型的畸形。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看看这两类怪物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先看饯。 此图是明清时期画家所画的鯥插图。 书上说“鯥”形似牛,所以第一幅图中的“鯥”有牛头和牛角,第二幅图中的“鯥”有牛身和四个侧面。 两幅插图中的乌龟都是牛蹄,有一条像蛇一样的细长尾巴,一对像鸟一样的翅膀,并且浑身覆盖着鳞片,因为书中说乌龟是一种鱼。 那么这块玉石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来揭开这个杰的真相吧。

穿山甲

这个大家都见过吧? 这是穿山甲。 但穿山甲怎么能和刚才提到的老虎相比呢? 书上说它的样子像牛,身体也像牛。 穿山甲很小,怎么会像牛呢? 但你看这只穿山甲的身体,如果把牛的体型缩小到穿山甲的大小,它的体型其实和穿山甲颇为相似。 穿山甲的身体很大,但与身体相比,头部很小。 它的两只小耳朵特别像牛的耳朵。 它的身体背部像牛背一样凸起。 牛的背部凸起,可以拉车。 ,拉犁。 因此,古人根据他的观察,发现穿山甲的体形与牛有些相似,于是就把穿山甲的身体形容为牛状。

穿山甲的尾巴很长,当然可以用蛇形来形容。 穿山甲有翅膀吗? 书上说穿山甲有翅膀,但穿山甲身体两侧的鳞片像人穿着雨衣一样垂下来,就像小鸟折叠翅膀一样。 古人观察不够仔细,就说它有翅膀。 穿山甲的装甲板之间有细密的刚毛,尤其是身体两侧和腹部。 所以书上说穿山甲两侧都有羽毛,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观察。 穿山甲不是鱼,而是兽,但穿山甲全身都有鳞片,像鱼鳞一样,又喜欢在水里嬉戏,所以古人称其为鱼。 穿山甲生活在山里,所以据说它们住在陵墓里。 穿山甲也有冬眠的习性。 古人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冬天死了,天气转暖就复活了,所以说冬天死,夏天生。 简而言之,书上说鲶鱼的形状像牛,尾巴上有翅膀,两侧有羽毛。 冬死夏生,可与穿山甲相媲美。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会这样描述穿山甲,为什么不拍张照片给我们看呢? 古代没有相机,更没有互联网。 如果一个人看到穿山甲,他无法用相机拍照并发送给你。 他只能向你描述。 他会如何描述呢? 用文字来形容,如何用文字来形容? 你只能用你熟悉的动物来比喻这种奇怪的动物。 说出该动物的头是什么样子,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它的声音是什么样子。 这是我们描述奇怪动物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一个习惯。 这样,一只动物就变成了由不同动物的不同部位缝制而成的组合怪物。

穿山甲曾经是中药中的常用药。 中药店以前出售穿山甲甲壳,甚至还陈列穿山甲标本。 古代本草书中就有穿山甲的记载。 《本草纲目》中对穿山甲有记载,称穿山甲为龙鲤。 、鲮鱼,那为什么又叫龙鲤、鲮鱼呢? 李时珍说,穿山甲形似鲤鱼,故名鲤鱼,体形如龙,故名龙鲤。 但事实上,无论是“龙鲤”还是“鲮鱼”,这些名字都没有描述穿山甲的外貌。 都是源于《山海经》中的“饥”字。 “饥”的发音与“龙鲤”、“鲮鱼”相似。 “鲤”的发音很相似,在古音上也很相似。 如果把“龙”、“鲲”的声母和“鲤”的韵母一起发音,就差不多是“鯥”的发音了。 这些名称是同一声音的不同录音。 我们知道,古代很多动植物的名称只有发音,没有文字。 所以如果不同的人记住相同的发音,他们就会在不同的单词中记录相同的发音,所以“鯥”就是“龙饯”,具有相同的声音。 相同的名字指的是同一种动物。

那么,古人为何称穿山甲为“饯”呢? 《山海经》中说得非常清楚:“其声如六牛”。 这并不是说这只穿山甲的声音像一种叫六牛的牛,而是说它的声音像六牛。 声音就像“流牛”两个字的发音。 如果这两个字读得快一点,是不是“饥”的意思? 我们只见过穿山甲标本,从未见过活体穿山甲。 我们不知道它叫什么,但它肯定知道怎么称呼它。 古人观察得很仔细。 他们看到一只活的穿山甲,就根据它的声音给它命名。 穿山甲叫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饥荒。 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名字都是来源于它们的声音。 许多动物是人类根据它们的声音命名的。 鸡之所以叫鸡,是因为它的小鸡叽叽喳喳; 为什么鸭子被称为鸭子,因为它会嘎嘎叫。 鹅为什么叫鹅? 因为大雁向天歌唱。 《山海经》常说某种动物“以名自称”,意思是它的名字就是它的叫声。 所以,这只穿山甲之所以被称为“饯”,是因为它的叫声是“饯”。

《山海经》中还记载了穿山甲的药用功效,食用可以消肿。 《本草纲目》还记载了穿山甲的药用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祛痰,疟疾,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风痹强直等。 指风湿关节痛、手脚不灵活、“经络不通”、经络不通等。 吃穿山甲可以“产母乳”。 没有乳汁的女性可以吃穿山甲来“消痈”。 如果身上有脓包或肿块,也可以吃穿山甲来“清身杀虫”。 如果有便秘、消化不良、胃里有蛔虫的情况,也可以吃穿山甲。 所以大家看到穿山甲能治的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堵塞,经络不通,肠道不通,或者乳汁不通。 如果堵塞引起疼痛,就需要疏通,就需要吃穿山甲。 为什么? 因为穿山甲善于挖洞,甚至能开山。 然后他们就能打通你身体的经脉、血管、乳腺,更不用说了。 这是中医的一个基本原理,叫顺势疗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什么来补,缺什么吃什么。 对比一下《本草纲目》和《山海经》中记载的穿山甲的药用功效。 事实上,它们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山海经》说吃穿山甲可以消肿,而《本草纲目》记载的各种疗效无非就是消肿而已。 它只是祛瘀血,可见传统医学和草药的知识源远流长。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穿山甲(鲮鱼、鲤鱼)

《山海经》记载穿山甲的形状像牛,所以《山海经》中的插图都把穿山甲描绘得像牛。 在明清至晚清的一些绘画中,穿山甲也被画成鳄鱼的样子。 为什么穿山甲后来变成了鳄鱼? 这还是和书本上的记载有关,因为宋代以后的古书上说穿山甲长得像鳄鱼。 宋代罗渊的《尔雅翅》云:“鲮鱼、鲤鱼有四足,如猫而胆怯。” “小如猫”,他们都把穿山甲比作鳄鱼,所以后来人们把穿山甲画成鳄鱼。 看看这两幅画。 左边这个是在一本古书中找到的,是明代的一本古书,叫《三才图会》。 里面画着一只穿山甲。 你看上面写着“鲮鱼”。 这是穿山甲。 你看,他画的画只是一只爬行动物,与其说是穿山甲,倒不如说是鳄鱼。

晚清画家吴有如《中外百兽》中的穿山甲

再看看这幅画。 为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所画。 吴友如出版了著名的《点石斋画报》。 他的画很写实,但他画的《中外百兽》中的穿山甲,画得根本不像穿山甲,而更像鳄鱼。 为什么他们都把穿山甲画成鳄鱼? 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真正的穿山甲,也没有见过穿山甲的照片,所以只能根据书中的描述来想象和描述穿山甲。 他们看了《本草纲目》等书说龙和鲤鱼很像鳄鱼,于是就按照鳄鱼的样子画了穿山甲。

《失传的天书——《山海经》与中国古代世界观》,刘宗迪着,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如果你听我这么一说,你就会明白,你在《山海经》里看到的怪物,其实并不是怪物本身,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古人的描述,把它们想象成怪物。 。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山海经》中“创造”怪物的方法。 你可以立即将你非常熟悉的动物或你周围的动物变成怪物。 北京动物园里的任何动物都可以变成怪物。 比如这段话,我们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怪物。 “有一兽,形似虎,人面,豹纹,蛇尾,声如婴儿,名曰妙妙,自唤之。”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很可爱。 嗯,因为我们都见过猫,所以你知道我说的是猫,如果你没见过它们,它们就是怪物。

“有一种猛兽,其形如虎,人面,豹蛇尾,其声如婴,其声如哭。”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怪物,那就是变形怪物。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珍珠龟。 “它看起来像一个有四眼六足的肺,上面还挂着珠子。” 这幅画就是古人根据这个描述画的珍珠龟。 那么,珍珠龟是什么鱼呢? 事实上,这种鱼至今仍然存在,这种鱼叫做鲎(hòu)。 鲎现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 看看它的样子,和《山海经》中的记载对比一下。 书上说它的形状像肺,而且它的颜色和形状确实像肺。 这说明古人的观察和描述是非常准确和直观的; 这本书有四只眼睛。 ,珍珠龟鱼确实有四只眼睛,两只眼睛在前面,两只眼睛在后面; 书上说它有六条腿,但实际上鲎有十二条腿。 据说它有六条腿,也许看上去只是一半。 古人称其为珍珠鳖,又名朱鳖。 鲎的身体是棕色的,甲壳类似于乌龟。 确实是一只朱龟。 鲎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4亿年前首次出现在地球上。 它被称为动物的活化石。 它的血液是蓝色的,常被用来制造各种疫苗。 每个人都接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疫苗无法从鲎的血液中分离出来。 原本,由于人类捕猎和环境变化,这种鲎面临着生存危机。 新冠病毒疫情,让其生存雪上加霜。

再看另外一种变形怪物,也是一种奇怪的鱼。 见于《北山经》。 这种鱼被称为鲷鱼。 “它的形状像鸡,红毛,三尾,六足,四头,声音像喜鹊,你可以吃它。” “担心。” 当我们看到这个描述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长得像鸡,身上长着红色羽毛,三尾六足四头的怪物。 自然界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东西呢? 奇怪的鱼? 那么,这是什么鱼呢? 看名字就知道了,书玉。 《说文解字》说“妗”字出自“黑、酉”,也就是说这个字是由“黑”、“酉”组成的形声字。 ,“黑”就是它的意思,“你”就是它的发音,这个词读作you,就是黑色的意思。 当你发音“妗鱼”的发音时,你会立即想到鱿鱼。 熟鱼就是鱿鱼,是烧烤摊上最受欢迎的鱿鱼。 鱿鱼、墨鱼和章鱼的胃里都有墨水。 当遇到危险时,他们会喷射墨水并使用烟雾弹逃跑。 然而我们吃的鱿鱼并没有三尾、六足、四头。 我们知道鱿鱼看起来很奇怪。 它们有几只手臂和几条腿,头部位于腹部和手臂之间。 很难区分头部和腹部。 由于鱿鱼生活在海里,古人无法仔细观察鱿鱼。 也许它会把自己的胳膊和腿误认为是尾巴,把肚子误认为是头,从而导致这种误会。 书上说鲷鱼长得像鸡,但我们吃的鱿鱼却和鸡长得很不一样。 其实我们只在烧烤摊上见过烤鱿鱼,在超市海鲜摊上见过冷冻鱿鱼,却从未见过鱿鱼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动。 乌贼在水里游动时,会拍动两片鳍,就像小鸡长着小翅膀一样,把胳膊和腿并拢起来,像一张大嘴。 它看起来确实有点像鸡或鸟。

通过我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山海经》中记载的两种怪物,组合怪物和变形怪物,都不是真正的怪物,也不是古人编造的,也不是后人编造的。墙,但在本质上。 真实的生物。 大自然不会创造怪物,古人也不会闲着时编造怪物。 古人写书并不像我们今天写书那么简单。 古人用竹简来写书。 制作竹简并不容易。 竹简的制作有很多工序。 一张竹简可以写十多个、几十个字,所以古人不会写一些随意的、没有价值的东西,煞费苦心地写成书。 他们只会记录那些他们认为真实可靠、有必要记录的事情。 所以,《山海经》这本书里没有什么是编造的。 这一切都是基于真实的证据。 不仅书中的奇禽异兽是真实的,书中所记载的鬼神也是以古人为原型的。 对于自然的真实体验,古人自然对山水抱有敬畏之情,因此想象鬼神居住在山水之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