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甫糜及皇甫糜的文化精神
(一)皇甫糜的生平
皇甫宓(215年—282年),字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琰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 他是汉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其祖父皇甫叔贤曾任巴陵郡太守。 其父皇甫淑贤只是一个孝顺之人,家业日渐衰落。 幼年被叔父收养,迁居新安(今河南渑池)。 他年轻时并不渴望学习。 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成为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医学家。 着有《礼乐》、《圣真》、《玄受》、《十全》等论着,以及《皇帝世纪》、《黄历》、《高诗》、《遗诗》、 《武女》等传记,以及《皇甫》、《密集记》、《玄言春秋》、《郡国志》等十八种文史著作。 40多岁的时候,他得了风瘫,偏瘫了。 后来他误服了乌石散,导致病情加重。 于是他继续学习医学。 他多次推荐孝廉为官,都被孝廉拒绝,专心钻研医书。 鉴于当时许多医学经典存在重复、夸大的情况,我们对《黄帝素问》、《针灸经》、《明堂空穴针灸治疗要领》三本书进行了加工,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总结。内容,并消除它们。 针对重复、夸张的部分,精选重要内容编成《针灸经甲、乙》,成为我国医学经典,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皇甫宓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世界针灸鼻祖”。 ”,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此外,皇甫宓还着有《寒食散方论》两卷,现已失传。晚年还着有《杜仲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皇甫宓逝世。凌子潼,享年六十八岁,与方辉等人遵其逝世,葬于今甘肃省灵台县杜店镇张高坡村。
皇甫宓不仅为当时和后世做出了学术贡献,而且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他还真诚地教导和热情地培养他的学生。 其弟子有张珪、牛宗、西纯等,都是后来在晋代成名的人。 部长。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生于汉末,长于曹魏,卒于西晋。 由于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面对曹魏汉朝的变迁,司马氏专权,坚决不为官。 魏国宰相司马昭和晋武帝司马炎都曾征召皇甫谧出任朝廷官员。 他们都因疾病和年老而衰弱。 然而他们却向晋武帝借了一车书。 尽管身患重病,他仍然刻苦学习,读不完。 懒惰的。
(二)皇甫米文物
1. 居住地遗迹
皇甫宓生活在距今已有1700多年前。 由于岁月流逝,他居住过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 经过专家广泛考证,灵台县仅存遗址为皇甫糜故里、读书台、皇甫糜墓地。
2. 文字遗存
皇甫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上的历史名人。 他留给世人的珍贵著作有《针灸经甲乙》、《帝王世纪》、《高适传》、《烈士传》、《易易》《世传》、《玄言春秋》 、《三都赋序》等。
3. 精神遗存
皇甫宓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不仅限于《针灸经甲乙》、《帝王世纪》等著作。 他也给世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总而言之,皇甫宓的精神有以下四点:
悬壶济世,立志救人,不靠虚言的务实精神
皇甫宓在《针灸序甲乙》中说:“夫好治人身,身有八尺,而不知医,此谓游魂也。”你不精通医术,纵有忠孝仁慈之心,天性,君父有危,子有难,也无能为力,这是故。圣贤们深思熟虑,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这说明一个人虽然忠于国家! ,有孝顺父母之心,但当国家危难,父母痛苦时,却束手无策。 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 自东汉以来,国家在选拔士人时,优先考虑所谓“孝廉”。 这种习俗一直影响着后世。 他的悬壶济世、立志救人、不白活的精神值得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
身体残疾但精神坚强、永不放弃、努力探索的奋斗精神
42岁时,皇甫宓患风痹,基本瘫痪。 但他却用极其坚强的毅力独立治愈了疾病,并潜心研究针灸。 54岁时,风痹未见好转,服用“寒湿散”后,却得了更严重的病,全身生疮,肌肉溃烂,险些丧命。 为了逃避这些残酷的现实,他想到了自杀,但由于《针灸甲乙经》这本书尚未完成,他忍受着剧烈的痛苦,最终凭着毅力完成了这本书。 因此,皇甫宓这种身体残疾、精神坚强、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包容的探索精神
皇甫宓不仅是一位医学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著作除传世的《针灸经甲、乙》外,还有《帝王世纪》、《高适传》、《烈士传》、《乙氏传》、《玄炎春秋》等。其中《针灸甲乙经》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素问》等当时流行医学著作的精华, 《灵枢》、《明堂儒家针灸治疗要领》,删去重复,采用“事物相随”的方法,按部位、经络排列穴位,比以往同类著作更加科学、实用。 因此,被后世所采用,并流传至今。 在国际医学史上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这种创新精神在当今社会也需要发扬。
蔑视强权、安于贫穷、以德抗暴的反叛精神
皇甫宓所在的西晋时期,政权掌握在以司马氏为首的士族手中。 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后,将曹操全部杀光,消灭异己。 许多有知识的人无法保护自己。 然而他却一直与司马政权进行着曲折的斗争。 虽然他有拯救世界、拯救人民的雄心,但他不愿意与当时的政权合作。 他的政治态度非常明确。 并且皇甫谧,他的著作《高适传》有严格的选拔标准,即“不臣于诸侯,名声不至废”的人。 这就是说,只有那些一生不肯进入官场、不屈服于权势的人,才算高适。 《高适传》。 因此,像伯益、叔齐这样受到孔子、司马迁高度评价的人,并不符合《高适传》的收录标准。
2、大力继承和弘扬皇甫米文化
皇甫糜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广泛。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多年来,历届灵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皇甫蜜人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皇甫蜜历史研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文化资源。
一是组织力量对皇甫米遗址、遗迹进行考察研究,树立标志。 先后在皇甫糜出生的朝那古城、皇甫糜居住的书台山、御花园、皇甫糜陵园等地修建了墓葬和纪念碑,标志着“皇甫糜”和“皇甫糜”的考古意义。车头坡”分别。 、“阅览台”等遗址。 1962年,皇甫米古墓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987年,县政府两次修复皇甫米古墓。 建成后,皇甫宓陵园占地5亩。 陵园以皇甫宓墓为中心,为水泥地基,墓前立有“皇甫宓陵园”三字墓碑。
二是积极开展皇甫糜历史文化的研究、宣传和交流工作。 先后成立平凉市皇甫糜研究院、灵台县皇甫糜文化学术交流会,创办《皇甫糜研究》、《中国皇甫糜》、《灵台文史——皇甫糜研究特刊》等3本学术刊物; 2004年,灵台县委、县政府决定发起“皇甫谧文学奖”,组织编写皇甫谧历史剧本《银针的故事》,举办甘肃灵台“皇甫谧”电视剧暨创作活动《皇甫米正传》兰州座谈会圆满结束; 2005年,纪念皇甫宓诞辰1790周年暨书画义卖活动在兰州举行。 在皇甫米故居潮那镇文化中心内建有皇甫米资料陈列室。 中国皇甫糜网站成立,出版《中国皇甫糜研究全集》,举行《中国皇甫糜》纪念邮票(集邮册)首发仪式。 2006年9月20日,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皇甫糜文化节在灵台县成功举办。 同年,灵台皇甫米针灸作为传统医学项目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受到重点保护。
三是全力推动皇甫糜医学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新时代发展中医药、针灸,让优秀文化造福人民,灵台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和1700年的祖传底蕴。 早在1982年,灵台县3家县医院、13个乡镇卫生院就先后开设了针灸科; 1985年,成立了以针灸治疗为主的灵台县皇甫密中医医院,开设针灸、康复、理疗等专科治疗项目和科室,深受县内外患者好评。 如今皇甫米中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康复、预防、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县级综合性中医医院; 1992年,甘肃灵台医院成立。皇甫米制药厂是龙药集团皇甫米制药公司的前身。 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区市场。 因其质量可靠、疗效准确,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四是全力打造“针灸鼻祖皇甫米”文化旅游品牌。 深入挖掘皇甫糜传统中医针灸文化,创作乐舞诗画《中华针灸颂》,拍摄电影《皇甫糜》,编排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糜》,注册皇甫糜文化、针灸、教育、故乡等41类商标390多个,开发皇甫糜系列文化旅游产品15个,成功举办2018中国灵台国际“针灸经典A学术思想传承研讨会”和B”及皇甫宓文化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中国针灸学会刘保延会长等11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学术主题报告,组织开展《针灸经典甲乙》学术思想传承国际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精准扶贫义诊活动、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五届8专题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等活动、“灵台县皇甫密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针灸学会灵台专家工作站”、“甘肃省人才培养基地”、“平凉市中医药学会” “和针灸人才培训基地”公司在我县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灵台皇甫米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继续实施以皇甫糜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2003年,灵台县在县文化广场设立了以皇甫米试针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壁画。 潮那镇在大街上竖立了皇甫米大理石雕像,并修建了皇甫米广场。 2004年,灵台县在景山森林公园内修建了皇甫糜祠,并竖立了皇甫糜“银针济世”花岗岩雕像。 2006年,灵台县依托省级文保单位皇甫米墓地,投资1.3亿元在张高坡村建设皇甫米文化公园。 历时6年,于2012年建成对外开放,公园占地100亩。 自北向南由却门、神楼、献殿、纪念馆、针灸馆、中医馆、陵园等大型建筑及周围连廊组成。 具有秦汉风格,金碧辉煌。 是灵台县唯一一处。 是集游览、文化研讨、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建成开业以来,灵台县先后举办了中国灵台国际中医药针灸学术交流会暨首届皇甫米文化节、2012年首届皇甫米故里祭祖大典、2014年、2016年中医大师进修教育答谢会,暨2018年灵台针灸甲、乙班颁奖典礼。 国际经典学术思想传承研讨会等大型纪念祭奠活动。 皇甫米文化园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推广教育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祭祖基地、首批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医名师传承甘肃皇甫密针灸基地、平凉市社会科普基地等荣誉,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高兴地题写“皇甫糜故里,针灸起源”。
为进一步弘扬皇甫糜文化,传承皇甫糜精神,打造我县“商周文化名城、针灸养生圣地”文化旅游品牌, 2019年底,县委、县政府决定,由灵台县文化旅游局全面负责,皇甫迷文化园管理办公室具体实施,对皇甫迷文化园主体建筑内部进行重新整理,建成皇甫谧纪念馆。 布展工作于2021年2月启动,今年5月基本完成。 持续了一年多。 对展览布置大纲进行了多次讨论、研讨、修改、细化,并邀请了省内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皇甫糜文化、中医药等方面的专家。 20余位针灸学、文博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展览内容进行了专业指导和把控。 新落成的皇甫宓纪念馆总展览面积2730平方米,分为皇甫宓生活及历史文物陈列馆、针灸文化陈列馆、中医陈列馆三部分。 整体展览布局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的展览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浮雕、石雕、投影、多媒体互动、图文展板等现代展览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将丰富的写实感有机地结合起来。皇甫糜文化、中医文化、针灸文化与设计艺术的活泼、流畅、高雅,打造出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示。 对皇甫宓传统中医针灸文化进行了视角和深入剖析,增加了展览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公众对皇甫宓文化和中医针灸文化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在前期工作的坚实基础上,灵台县提出了皇甫糜文化传承发展新的发展规划,即充分利用杜店章高坡村和皇甫糜文化园的区位优势,深入开展皇甫糜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挖掘,提高质量,扩大容量。 建设张高坡村针灸特色小镇,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出品:灵台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资料来源:旅游股
审稿人:王国红白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