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PSPPSP的流行病学资料甚少,你了解多少?

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快速发展,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微管相关蛋白Tau的异常积累,因此它们已被统一到范畴中与 tau 蛋白病理学相关的帕金森综合征。

1PSP

PSP 是最常见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类型。 早期常被误诊为帕金森病(PD)。 其临床特征包括颈部和上躯干肌强直、认知障碍和/或痴呆。 PSP 的流行病学数据很少,少数报告表明人群患病率约为 PD 的 6%。 PSP的发病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63岁,男性患者较多。 平均病程为2-12年,通常为5-8年。 向下凝视麻痹是 PSP 最具提示性的症状。 PSP 凝视麻痹最初可能是垂直的,逐渐水平凝视运动也会受到影响。 半数PSP患者最终会出现完全核上性眼肌麻痹,即双眼运动完全麻痹,眼球固定在中立位。 然而,大多数PSP患者直到发病4年后才出现典型症状,部分PSP患者从未出现症状,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和延误。 此外,复视也是PSP常见的首发症状,常伴有眼球运动障碍。 通常,命令性眼球运动比跟踪性运动受到的损害更大,即当眼球被命令向下看时会出现犹豫; 最初,出现垂直眼球运动。 平面内的扫视运动减慢且幅度不足。 然而异己手综合症,在大多数疾病期间,头眼反射保持完整,在疾病后期,反射性眼球运动与其他外眼肌肉运动一起消失。 患者可能有“脏领带”综合症(因为不能低头,吃饭时看不到桌子上的食物,领带很容易被弄脏); 他们走路时经常摔倒或擦伤腿。

轴性肌张力障碍也是PSP的主要症状之一。 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尤其是颈部肌肉和躯干上部的轴向伸肌僵硬。 结果,身体挺直,颈部向后伸展,身体前倾、弯曲。 很难,连手肘和膝盖都伸直。 PSP中颈部超伸的特殊姿势与PD中形成鲜明对比。 同样,颈部轴向肌张力障碍很少发生在疾病早期,但其存在具有提示性。

PSP患者步态异常常出现较早,表现为姿势平衡障碍、反复跌倒,继而出现步态基部增宽、惊恐步态、起步困难、步态失用等。 上肢伴随动作仍有,但协调性差,转向困难,可出现后退和探索步态,易跌倒。 延髓麻痹,包括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通常先于凝视麻痹发作。 构音障碍表现为言语缓慢、吐字不清,逐渐加重,后期出现沉默症。 吞咽困难往往发生在早期,并逐渐恶化,后期需要鼻饲。 PSP的早期表现是运动机能减退-肌强直综合征。 如果不出现眼肌麻痹和/或颈肌强直,则很难将其与PD区分。

PSP患者常有认知障碍,一般程度较轻,常表现为行为或认知障碍、健忘伴冷漠、抑郁、性格改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下降。 额叶损伤导致注意力、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和执行功能下降,常伴有典型的额叶释放症状,如强烈的抓握和摸索、口周反射亢进、使用行为和持续运动现象。 。 信息处理的严重减慢和显着的执行障碍是 PSP 认知障碍的特征。

1996年NINDS-SPSP诊断标准中为:(1)“可能”PSP:发病年龄≥40岁,进行性加重; 垂直核上性麻痹或垂直扫视减慢; 或姿势不稳定或跌倒((发病 1 年内);(2)“可能”PSP:发病年龄 ≥ 40 岁,进行性恶化;垂直核上性麻痹或垂直扫视减慢、姿势不稳定和跌倒(发病 1 年内) );(3)确诊PSP:符合可能或很可能PSP的临床表现,并具有典型的PSP病理。排除标准:近期有脑炎病史;异手综合征;皮质感觉障碍;局灶性额颞叶萎缩;多巴相关幻觉或谵妄;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脑萎缩;早期小脑体征,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的不对称帕金森病体征;影像学支持的结构异常;PCR检测证实的疾病。支持条件:对称性运动障碍,强直,近端>远端;颈椎强直、特殊颈椎倾斜、对多巴几乎无反应、早期吞咽困难或构音障碍等病理研究证实“可能”PSP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一般,“可能”PSP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降低。 因此,在临床中使用“可能的”PSP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临床试验应使用“可能的”PSP(综合征型,PSP-S)作为纳入标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PSP-S是典型的PSP亚型。 其他非典型 PSP 亚型包括帕金森 PSP、纯运动不能伴冻结步态、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行为异常、小脑型和皮质基底综合征。 症状类型。

在神经影像学方面,既往研究指出“牵牛花征”和“鸟嘴征”是PSP的典型MRI特征,但多为晚期改变。 平扫MRI扫描显示第三脑室和脚间池增宽,中脑和四叠体萎缩,导水管周围液体衰减和周转恢复序列出现高信号变化,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前脑皮质萎缩。 中脑萎缩是PSP典型的神经病理改变,MRI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奥巴等人。 首先提出在正中矢状T1期测量中脑/脑桥面积比(m/p),认为比值<0.15可高达100%用于鉴别诊断PSP、PD和MSA。 提出磁共振帕金森指数(MRPI)对PSP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2%,优于发病第一年的垂直眼球运动减慢(62%)和跌倒发作(73%)。 MRPI 计算脑桥面积/中脑面积(中矢状)和小脑中脚宽度(矢状)/小脑上脚宽度(冠状)的乘积。 如果截止值>13.55,则表明PSP。 朱银伟等对国内PSP患者的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MRPI的效果。 等人。 等对 12 例经病理证实的 PSP 患者进行 MRI 对比验证,提出 T1 期正中矢状位中脑前后径 mm 和 m/p 比值。 最近,等人。 提出了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MRPI:即大脑脚​​角>56°(敏感性86.7%,特异性64%)来提示PSP的可能性。 β-淀粉样蛋白 (AB)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斑块成像有助于排除 AD。 目前,Tau-PET在PSP中的病理对照研究缺乏足够的文献。 。

2CBD

在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中,CBD 是死前诊断最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 临床表型多种多样且无法诊断,许多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临床过程。 2013年,等人。 提出了CBD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它是一种以不对称皮质变性和/或萎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疾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半侧发病的帕金森病、意念运动性失用、强直、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并可能包括“异形手”。 该疾病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不佳,肌阵挛性癫痫发作很常见。 CBD 患者经常患有核上性凝视麻痹和延髓控制肌肉功能障碍。 受影响的肢体可能会出现失用和感觉丧失。 PET的特点是各个皮质区域的不对称代谢减少,包括下顶叶、上额叶、颞叶、丘脑和纹状体区域。 这种代谢减少的不对称性与PSP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有无肌阵挛性发作也可帮助鉴别。 CBD和PSP常见临床症状的比较临床研究,如强直、运动减少、核上性凝视异常、偏侧忽视、肢体失用、姿势不稳、颈强直和肢体肌张力障碍、偏侧忽视和肢体失用最常见于CBD ,但不适用于 PSP 患者。 此外,核上性眼肌麻痹、颈强直和姿势不稳在PSP中也较常见。 MRI检查显示,PSP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脑萎缩,而50%的CBD患者表现出不对称的旁中央皮质萎缩。 现有临床病理对比文献分析表明,CBD的诊断准确率为25%-56%。 因此,目前没有关于 CBD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数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梅奥诊所病理诊断的76名46-89岁CBD患者的数据显示,患者平均病程为(6.0±2.3)年,平均死亡年龄为(70.04-8.7)岁。 目前已知年龄是CBD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尚无定论。 影像学上,MRI显示CBD的萎缩范围比PSP更广泛,包括颞顶萎缩,特别是后颞叶、顶下叶和楔前叶。 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区局灶性萎缩,或额顶叶和苍白球萎缩但无明显脑干萎缩提示 CBD。 与 PSP 类似,Aβ-PET 斑块成像可以帮助排除 AD。 Tau-PET 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CBD 的病理控制研究。

等人提出的 CBD 临床诊断标准。 包括:(1)临床应用——可能的CBD:起病隐袭,逐渐进展; 病程>1年; 没有最低发病年龄限制; 可能存在家族史; 临床表型可能是皮质基底节 CBS 综合征 (CBS)、FBS 或 nvPPA,或 PSPS 加至少 1 个 CBS (2-6); 可能存在 MAPT 突变基因。 (2)用于临床研究——可能是散发性CBD:起病隐袭,逐渐进展; 病程>1年; 发病年龄≥50岁; 排除家族史; 临床表型可能是 CBS、FBS 或 nvPPA 加至少 1 个 CBS (1-6); 排除 MAPT 突变基因。 排除标准:(1)路易体病证据:典型的4Hz、PD样静息性震颤,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或出现幻觉; (2)多系统萎缩的证据: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持续性小脑体征; (3) ALS的证据: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4) 语义或(少词汇)失语症; (5)影像学提示局灶性损伤; (6)GRN/TDP-43/FUS突变,或血浆PGRN水平低; (7)AD病理证据(少数CBD可与AD病理合并):脑脊液Aβ/Tau降低,或PIB-PET阳性,或有PS-1/PS-2/APP突变。 在CBD的临床表现中,CBD可能应包括≥1种不对称症状:肢体僵硬或活动减少; 肢体肌张力障碍; 肢体肌阵挛; 加上以下≥1项:口腔、脸颊或四肢失用; 皮质感觉障碍; 外星人手现象(不仅仅是简单的“漂浮”)。 CBD 可能是≥2 个不对称症状加上任何≥2 个支持。 额叶行为空间综合征的症状包括≥2:执行功能障碍; 行为或性格改变; 视觉空间障碍。 不流利的原发性失语症的症状包括言语费力、语法错误,加上以下≥1项:语法错误、句子理解不正确、单词理解相对保留; 摸索、言语扭曲(言语失用)。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症状包括≥3:轴向/对称肢体僵硬或运动减少; 姿势不稳或跌倒; 尿失禁; 行为改变; 核上性垂直凝视麻痹,或垂直眼球运动减慢。

3PSP和CBD的分子病理学

遗传数据进一步证实了 PSP、CBD 和 AD 与额颞叶痴呆之间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结果的重叠。 PSP和CBD均属于4R Tau的病理类型,是由MAPT外显子10不同剪接引起的。与AD脑标本蛋白电泳上共74、69、64、55共4条带相比,CBD均和PSP以69和64两个波段为主,CBD在74位略有表达。PSP基本缺失。

PSP的病理特点:(1)受累神经元多为球形神经原纤维缠结; (2)皮质下受影响区域包括基底节、丘脑底核、中脑和脑桥核; (3)神经胶质损伤涉及Tau阳性“簇状”星形胶质细胞,可见于新皮质和皮质下区域(基底神经节、丘脑底核、中脑和脑桥核); 小脑齿状核和齿状红核-丘脑通路受到严重影响,小脑上足萎缩。 鉴别要点:(1)前副扣带皮层和新纹状体内大量星形胶质细胞簇是PSP的特征; (2)丘脑底核团萎缩:PSP>CBD。

CBD的病理特征:(1)皮层第3、5、6层散在分布着肿胀、“无色”、“气球状”的神经元; (2)新皮质、皮质下白质和基底节(+)星形细胞斑块中可见到Tau; (3)少突胶质细胞“油炸体”内可见Tau阳性嗜银包涵体; (4) 新皮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核中的 Tau(+) 锥形细丝。 鉴别要点:(1)皮质凸区气球状神经元是CBD的特征; (2)“油炸神经元细胞体”为Tau阳性且α-突触蛋白阴性; (3)“油炸体”可见于PSP和CBD,但通常不如星形胶质细胞包涵体常见; (4)胼胝体萎缩:CBD>PSP。

4。结论

除了PSP和CBD作为与Tau病理相关的PDS外,近年来国外对以Tau病理为主的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研究也提出了病理诊断标准和分级。 面对目前病理和临床表型复杂、机制不明确的tau蛋白病的研究现状,积极应用影像学和血液、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将有助于诊断临床上许多“帕金森样”疾病。 “可以及早识别患者并对其进行分类。

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2月第18卷第2期

作者: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军)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贾建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