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知识
文学():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审美实践的维度之一。 艺术、宗教、哲学、科学并列,并称为控制世界的四大武器。
根据视角:
按照哲学家的观点
文学研究( ):指对文学的研究。 属于学术文学范畴。 文学理论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欣赏理论等。狭义上的文学理论是一门学科。
文学研究的理论形式包括:
文学研究的学科形式包括:
注:在学术背景下,文学并不意味着文学作品。 在日常语境中,文学默认等于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向电影的转换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转换过程,主要包括:人物的转换、内容的迁移、情节的改编等。电影文学是综合艺术元素在银幕上的表达。
文学情节(plot):指小说中的连接元素; 一系列相互关联且相互冲突的操作和事件。
文学时期( ):文学史研究的专门分类。 一般与政治时期有关。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总结时期。 现在属于传统文学衰落时期和网络文学兴起时期的辩证统一时期。
按国籍分:中国文学时期、德国文学时期等
文学事件( ):与文学有关、具有一定社会、历史、哲学意义或影响的重大事件。 是文学实践的一部分。
文学史的功能之一就是记录文学事件。 例如,文学中雅俗对立的形成,就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学事件往往需要在文学史的演绎式或实证式的叙事模式中捍卫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或者出现在文学史路线的争论中。
文学现象( ):指一切可见的与文学有关的现象。
特定的文学现象产生于特定的生存空间和特定的文化语境。 例如,抗战时期日占区的亲日文学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学边缘化对于文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文学运动( ):文学事件的高级形式、文学流派的发展形式、文学实践的表现形式。 文学运动的高级形式是文学革命。 明代有文学复兴运动,清末有文学革新运动。
文学思潮( ):指文学观念的表现形式。 它是当代性与开拓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它是艺术思潮的一部分升华,属于文学实践的范畴。 它与哲学和美学趋势并列。
文学思潮的更替构成了文学史。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目前被学界公认为20世纪两大文学思潮之一。
文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是简单的单方面行动。 它始终与多方面、复杂的文学实践活动紧密相伴。
文学风格: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审美认知。 建安文体作为一种著名的文体,几乎成为建安文学的标志。
文学文体学是以现代语言学为基础研究文学风格的理论。 文学生态不仅决定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潮,而且影响文学功能和文体形式。
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一种文学现象,从现象中还原文化定位是研究文学流派的两个基本点。
文学要素( ):一般默认四个要素——作者、读者、作品、世界。 其实有六大行、八大行、五大行。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读者为中心。
文学文本(text):不被读者接受、欣赏、理解的就是文学文本,反之就是文学作品。 在文学文本的构成问题上,“要素论”与“层次论”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论。 文学文本是文学实践的对象,体现着一种主客关系状态。
文学才能( ):语言智力的维度之一。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李白是一位文学天才,他的文学才华包括杰出的想象力、令人惊叹的语言表达力等。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 区别于非文学作品,与哲学作品并列。 包含诗歌、小说、戏剧等。一个人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取决于他的文学修养。
优秀文学作品的要素:
经典文学作品的总体特征:文学温度+哲学高度
萨特的《禁闭》:哲学的高度+文学的温度
余华的《活着》:哲学的高度+文学的温暖。
一般来说,哲学的高度决定历史的广度,文学作品的阐释视角决定美学的深度。
强调:不是所有的文学都是哲学的,但很多经典一定是哲学的。
文学术语:文学术语是读者理解文学、分析研究文学作品的关键。 对于从事文学研究的人来说,术语需要规范、科学。
文学语言( ):一般来说,是指文学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区别于日常用语。 它以国家通用语言或非母语为基础,经作家加工、提炼而成。
文学语言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对象。 文学语言具有审美性、流动性、具体性等特点。 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还表现为平衡美、繁复美、节奏美、循环美。
文学语言不是人们随意选择词语和句子的结果,而是被自己的“集体模式”规定和制约的产物。
我们可以用文学语言写文章,却很少用文学语言说话。 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但只有一种文学语言,它表达了全人类的灵魂。
非文学语言:
文学写作( ):用文学语言进行写作的智力活动。 属于文学实践范畴。
神写与日常写是在不同的审美视角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文学实践方式。 它们在叙事形式、情感方式、审美境界、艺术想象等方面完全不同。
文学写作的步骤
文学作家( ):指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这个词的内涵比文学作者更强烈,但两者是等价的。 文学学者()是指在文学上做出巨大成就和贡献的人。 作家一旦有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往往会创造出宏大的叙事和宏大的主题。
作家分类:文学派、哲学派、美学派。
文学经典( ):指文学史上被时代精选的优秀作品。 真正的文学经典一般都是充满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作品。
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传播力最强、接受群体最广、接受效果最明显的文学作品。
文学手段( ):文学手法、文学手法、常用文学表达方式
文学主题( ):与哲学主题、美学主题、社会主题并列。 强调讨论。
这是文学作品审视人类生存状况的一个维度。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是指与文学的性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有关的原则和原则,属于学术研究的范围,属于文学的分支之一。 “事实”是文学理论知识生成的动力,“价值”为文学理论知识的生成提供方向。
文学理论与自然科学共同追求科学精神。 科学性是文学理论的基础,也是其存在的法律依据。
文学主题(theme):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内容。 关于文学主题或主题的直接或间接陈述()。
注意:不等于主题
按小说分类:乡土文学题材、奇幻文学题材等。
按表达形式分:
常见的文学主题
文学主题():指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文学写作的目的。
常见的文学主题:
注: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倾向。 这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
文学流派( ):即文学风格。 指特定文体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寓言、赞美诗等。
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
哲学高度( ):一般指思想的高度。
按分类:伦理学层面、美学层面、现象学层面、形而上学层面、社会哲学层面等。
纯文学一般指形而上的高度。
通俗文学一般没有很高的形而上学水平,但可以有很高的社会哲学水平。
2、文学作品升华哲学高度的方法:
第一类:文学叙事具有哲学内涵
( )
参考案例: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
第二种:文学题材有哲学思想
( )
参考案例:余华的《活着》
第三种:文学内容包含哲学问题( )
参考案例: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一)哲学问题的文学阐释——延续哲学的历史路线,解释世界,甚至提出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答案。
代表案例: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余华用文学作品《活着》回答:人活着是为了活自己。 文学处理哲学问题。
常见的哲学问题:
A. 形而上学问题:上帝存在吗?
b. 伦理问题:利他主义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性本质上是恶的吗? 道德为何存在?
C。 心灵的哲学问题: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自我?
e:物理哲学问题: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科学推论的基础是什么?
(2)哲学问题的文学表达——直接阐释哲学教义,寻找适合哲学思想的表达方式。 将哲学主题融入文学作品中。
参考案例: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三)文学论证哲学问题,文学作品成为哲学实验的中介——用文学论证的方法处理哲学问题,介入哲学。
4. 总结
是提高自身思想、提高自身结构和修养的充分条件。
勤奋写作、提高技能是必要条件。 三个小建议:
(一)深入阅读历代经典作家的作品,研究作家的作品。
(二)学习哲学,了解哲学思想对文学的指导作用,从事文学实践。
(3)阅读文学哲学家的理论著作,吸收思想养料,刷新自己的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