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偏执型人格的病因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遗传因素:人格是指由遗传决定的整体心理活动(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即个人先天素质与后天发展和获得的有机结合。 人格特征可以在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 例如,一项针对寄养儿童的研究发现,具有遗传背景的寄养儿童在成年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

2、体型:(1936)创立了有关体型和气质的理论,但他的结论来自于性格的主观判断,没有实际意义。 (1940)应用了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和现代统计技术。 尽管他们的研究有所改进,但他们并没有得出体型和性格之间的相关性。

3、生化因素:每个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和内分泌腺分泌类型不同。 偏执型人格障碍与脑神经活动失衡以及内分泌腺分泌较多激素有关。

5-羟色胺 (5-HT)

5-HT与患者的攻击性和冲动性呈负相关。 当患者5-HT异常时,就会表现出与偏执型人格障碍相关的症状。

多巴胺

多巴胺具有提高警惕性的功能。 当多巴胺功能异常时,患者还会表现出与偏执型人格障碍相关的症状。

4、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受到精神创伤,对其人格发展影响重大,是日后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婴幼儿被剥夺母爱或父爱。 被继父、继母抛弃或歧视; 父母和亲人的过度溺爱,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异常膨胀,发展到蔑视校规和社会纪律的地步。 这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2)如果孩子具有自主神经系统快速消除恐惧反应的功能,他必须具有快速、强和良好的习得性抑制能力; 相反,如果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慢,习得的抑制能力就会慢。 和弱点。 人格障碍和罪犯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有人提出,自主神经反应低下和皮肤电恢复缓慢可以作为犯罪分子和人格障碍的诱发特征。

(3) 幼儿期和青少年期的虐待导致对社会或人类的仇恨和敌意。

(4)家长或其他看护人、幼儿园、小学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或期望值过高。 过度的强迫和训斥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性格。

(5)父母的不良性格或行为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影响很大。

5、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非理性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产生对抗、愤怒、抑郁、自卑、自卑等消极心理。人格障碍的发展。

目前普遍认为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是:人格特征可以成为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或诱因; 某些人格特征是精神疾病的潜在或残留表现; 人格障碍和临床综合征可以有共同的特征。 素质和环境背景可以共存,但与病因没有必然关系。

欧洲,尤其是德国和英国的精神科医生认为,人格障碍与神经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他们强调,“在被诊断为神经症的人身上,我们绝对可以找到病态人格的特征,而在病态人格的人身上,也可以找到神经症的特征。”无论是神经症的症状,还是病态人格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视为一种反应,一方面取决于素质的倾向,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的压力。”“理论上偏执型人格障碍,不可能把所谓的病态人格与所谓的神经质人格区分开来。性格”。

Tolle(1996)指出:“人格障碍可以表现出大量的神经症反应,许多神经症患者也有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症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霍妮认为,神经症患者是指行为、情绪、心态、思维方式不正常的人。 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充满了焦虑,而为对抗焦虑而建立的防御机制就是神经质型人格。

人们认为,神经症症状是人格异常的人对压力的反应,即正常情况下,只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性格),但遇到压力时,就会发生神经症反应,出现神经症症状。 “性格神经症”是指其病因与神经症相似,且患者可能没有神经症症状的性格。

Kolb(1973)指出:每种神经症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结构,通常称为性格神经症。 ICD-9 列出了人格障碍和性格神经症。 ICD-10 的情况并非如此。

目前认为,虽然人格障碍与神经症密切相关,即人格障碍有助于神经症的发生,而神经症也有助于人格障碍的形成,且两者同时发生的几率较高,但本质上,两者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

总之,心理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是沿着某些人格障碍与某些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思路进行的。 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仍在讨论中。 有以下观点:①某些人格特征增加了某些精神疾病的易感性并诱发; ②某些人格特征是某些精神疾病的潜伏表现或残留; ③ 人格特征和临床症状来自未知但共同的背景和环境影响; ④人格障碍与临床综合征的同时出现纯属巧合,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了解更多郭惠伦老师的课程信息,或者您有心理咨询需求,请添加微信()或致电(037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