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分子上分为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 饲养时必须将它们分开。 华北蝼蛄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 东方蝼蛄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四川等地。

1.华北蝼蛄

华北蝼蛄()()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蝼科。 成虫体长3.9-4.5厘米,腹部近圆柱形,体色浅黄棕色或深棕色。 后足胫骨内侧和上侧常有1~2个刺。 3年完成1代。 饮食习惯很复杂。 前足短而粗,胫骨宽,上面有4颗扁齿。 跗骨基部有2个锋利的牙齿,适合在泥土中挖掘隧道,故称挖掘脚。 它们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经常咬人。 食小麦、玉米、小米、棉花、蔬菜等农作物的根、嫩茎、幼苗和种子。 又称“大蝼蛄”。 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 多在清晨或夜间活动,成虫有趋光性。 后翅比前翅长,可以短距离飞行。 成虫和若虫都可以在土壤中打洞。 孔纵横交错,有产卵室。 每次产卵25至85枚,一生产卵约200枚。 白天住在山洞里。 雌性有保护卵和若虫的习性。

2.东方蝼蛄

东方蝼蛄( )属于直翅目蝼蛄科。 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害虫,常见于亚洲、非洲和欧洲。 也是我国的国害虫,各地均有分布。 南方地区的损失比北方更为严重。 为害症状与华北蝼蛄相同。 成虫比华北蝼蛄稍小,长30~35毫米,淡黄色,密被细毛。 后足胫骨背侧内缘有3~4刺。 卵呈椭圆形,起初是白色的,然后变深为紫色。 成熟若虫长25毫米,深褐色蝼蛄,与成虫相似。 黄淮地区蝼蛄每两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和若虫越冬。 越冬成虫于五月开始产卵。 若虫发育至4~7龄时,在土下40~60厘米处越冬。 他们在第二年春天成为成年人。 4月上旬至中旬产卵,若虫8~9岁。 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也趋向于成堆的牛马粪便和未成熟有机物积累的地方。 春、夏、秋四月至十月播种的农作物可能受到损害。 它喜欢潮湿,常栖息于河岸、渠道、菜园和灌溉区的低洼地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