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幽门螺杆菌之父”巴里马歇尔教授:胃溃疡和胃炎的成因

他就是“幽门螺杆菌之父”巴里·马歇尔教授。 现在,上海市民可以在家门口让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为他们诊治。

马歇尔教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青年医生授课

6月13日上午8点左右,位于浦东即墨路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三楼特需门诊门口挤满了人。 许多通过特需诊所预约筛选的患者一早就来到这里等待巴里·马歇尔教授。 为了提高门诊效率,本次义诊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告知携带胃镜报告和碳13呼吸报告。

2005年,马歇尔教授与病理学家沃伦教授共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时马歇尔年仅54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马歇尔从未因为获得诺贝尔奖而放弃临床工作。 他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亲自去门诊看望病人,被评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胃炎和胃癌的主要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50%以上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估计感染者达7亿。 但目前临床诊疗的根除率并不乐观。

对于幽门螺杆菌,国内医生主要依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共识》和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治疗。 通常,连续两周使用含铋的四联疗法。 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基本相同。 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不断受到质疑。

那么,预防幽门螺杆菌需要分开进餐吗? 对无症状患者服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过度治疗? 如何应对抗生素耐药性? 为此,马歇尔团队接受了澎湃新闻(微博)记者的独家专访。

感染者无需共餐,接吻也可传染

论文:幽门螺杆菌可以“经口”传播。 感染患者在家用餐时是否需要分餐? 情侣接吻会被传染吗?

马歇尔团队:“口-口”和“粪-口”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口-口传播”是主要途径。 前者主要通过唾液在母婴和夫妻之间传播,后者主要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传播。 儿童和成人均易感。

感染性疾病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因此幽门螺杆菌胃炎更准确地定义为感染性疾病(可译为“传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 2015年国际指南达成的《京都共识》首次确认幽门螺杆菌是高致病性细菌。 中华医学会去年才承认这一共识。 然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并不需要像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携带者那样与家人一起吃饭。

这个问题应该从幽门螺杆菌本身的特异性角度来看待。 一方面,幽门螺杆菌很难治疗,但它也存在于很多人的胃里。 幽门螺杆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共存了数万年。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在人体胃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的细菌。 如果暴露在空气的自然条件下,很难长期存活,所以通过餐具感染的机会很低。 个人认为热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分餐。 日常生活中,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目前尚无科学证实分餐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无需过度恐慌,过多改变生活习惯。

幽门螺杆菌英文名 (简称HP)是因为它的形状类似于直升机的螺旋桨()。 幽门螺杆菌的鞭毛位于尾部。 就像螺旋桨一样,它是一种可以游泳的细菌。 如果有液体,它就能游泳。 活动。 幽门螺杆菌可以从胃“游”到口腔,因此可以“经口传播”,夫妻间接吻也有可能感染。

澎湃新闻:许多幽门螺杆菌患者在童年时期就被感染。 为什么? 和抵抗力有关系吗?

马歇尔团队:一般来说,妈妈们都有幽门螺杆菌,她们的宝宝也有可能被感染。 患者在年轻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检,然后给他们喂了咀嚼过的食物。 会给孩子带来感染,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喂食。

人体抵抗力的好坏,对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影响不大。 关键在于是否接触到传染源,这与环境有关。 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低的。 无论当地儿童抵抗力高低,血液检测中的抗原含量都不高。 然而,在中国,尤其是江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70%,在那里出生的孩子很容易接触到传染源。

为什么传统疗法无法治愈

澎湃新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以上的人曾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而临床根除率不足65%。 如果根除的话复发概率高吗?

马歇尔团队:中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很多,但治疗方案是“常规方案”。 无论谁被诊断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都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无法体现个体差异。

但事实上,幽门螺杆菌与其他细菌不同。 每个人的胃部差异很大,尤其是对药物的敏感性。 如果给药方式相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够高,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更糟糕的是,它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在中国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医生干脆建议不要治疗。 因此,给人一种“幽门螺杆菌不好治疗”的错觉。 事实上,这是由于缺乏个性化、精准治疗造成的。

我们的团队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不同个体携带的不同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以及不同地区流行的各种疾病菌株。 例如,在中国四川,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对甲硝唑药物的耐药性极高,因此如果当地患者选择甲硝唑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治疗效果会很差,而且细菌会产生更大的耐药性。 我们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来自同一家庭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是同一菌种。 我们将使用一系列分析来提出最佳计划。 个性化精准治疗治愈率达95%以上。

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签订的合同不仅仅是提供门诊那么简单。 我们团队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药敏检测、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分析鉴定,更准确地分析患者的感染情况。 幽门螺杆菌对哪种抗生素最敏感? 通过精准寻找病因,对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治疗靶点和诊疗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同时,减少滥用抗生素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真正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甚至二次感染的情况也很少见。 所谓复发,就是没有真正根除,因为有些药物只是抑制幽门螺杆菌,但并没有真正杀死它。 再次感染的原因是因为第一次没有彻底根除。

澎湃新闻:为什么有些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服用三联或四联抗生素后症状会加重? 如果第一次服用抗生素后疾病没有治愈,以后继续服用抗生素会有副作用吗?

马歇尔团队: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比其他细菌需要更仔细的考虑。 幽门螺杆菌确实与人类长期共存,而且也与人类共同进化,这导致幽门螺杆菌是唯一能够在高酸性胃环境中生存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有不同的菌株。 例如,有些是欧洲流行的,有些是亚洲流行的。 有些幽门螺杆菌具有细胞外毒素,有些则没有。 如果患者携带的幽门螺杆菌是耐药菌株,按照国内通用的治疗方案治疗是无效的。 如果以后再使用第一次治疗时使用的抗生素,就会适得其反。

国内很多医生对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方案单调、不具体,只遵循全国医学会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指南。 但事实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指南并不是个性化治疗,有些患者无法根除。 患者多次服用同一种抗生素,当它们都产生耐药性时,就会产生白色真菌,导致症状变得更加严重。

第一次根除失败后,患者携带的幽门螺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不建议以后重复使用之前的抗生素。

即使无症状感染者也必须接受治疗

澎湃新闻:为什么有些患者血液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呈阳性,但碳13/14呼气测试呈阴性?

马歇尔团队:血液检测显示幽门螺杆菌抗体呈阳性,但碳13/14呼吸测试显示阴性。 这种情况表明患者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可能已经康复。 一些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可以自行康复。 人体可以成功地自我治愈,但由于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治愈后可能会再次被感染。 目前国内流行的解决方案有很多弊端,导致老百姓恐慌,觉得这种细菌很难杀灭。 国际共识是,对于任何胃部不适的患者,第一步就是根除幽门螺杆菌。 80%的原因将在根除的第一步中得到解决。

澎湃新闻:没有胃部不适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治疗?

马歇尔团队:有些人甚至医生认为幽门螺杆菌如果不引起特别明显的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国内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幽门螺杆菌与人体共存具有有益作用。 然而,国际上的共识是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很强的致病因子。 细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肯定的——幽门螺杆菌没有任何好处。

所谓无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实只是患者本人没有感觉而已。 如果放大看,你会发现胃壁上还残留着细小的胃溃疡。 感觉不到并不代表它没有发生。 因此,在没有任何胃部不适症状的情况下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构成过度治疗。即使患者无症状,且无论是否有消化性溃疡或胃癌等并发症,幽门螺杆菌胃炎也应定义为感染性疾病

如今,日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低,但在上个世纪,日本的幽门螺杆菌患者数量非常多,这与该地区卫生条件的发达水平有关,但进一步验证是仍然需要。 当时有一个误区,认为每个人都有幽门螺杆菌,这是环境中常见的细菌,所以不需要治疗。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前后有一个感觉是否可以治愈。 患者本人根除后出现胃部不适并出现症状。 非常轻松,有明显的区别。

建议健康人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澎湃新闻: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每年都需要进行筛查吗?

马歇尔团队: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但建议即使是健康人也需要每年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易感染的人群)环境),特别是在中国感染率很高。

幽门螺杆菌会刺激胃壁并导致胃溃疡。 胃溃疡有一定的概率引起胃癌。 消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避免患胃癌的风险。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菌株、胃酸分泌水平、饮食习惯等有关。 一般情况下,胃酸分泌过多,不太可能引发胃癌。

澎湃新闻:民间有传言称某些中药、新西兰马卡鲁蜂蜜、丁香茶等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 可靠吗?

马歇尔团队:有些中药确实有一定疗效,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至于自然疗法和蜂蜜、茶等替代辅助疗法的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