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什么是强迫症、什么是强迫症?怎么治疗呢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通常,他们会有强烈的冲动去做某事,实施某些行为,这能让他们满足或是压制强迫念头。这些强迫行为包括,不断检查有没有关门,反复洗手,避免接触任何脏东西,在完成任务时对自己要求完美,囤积不需要的物品,持续向他人寻求肯定
——【美】罗伯特·L·莱希
强迫症从而何来
强迫症有明显的基因遗传倾向。同卵双生比异卵双生同时患强迫症的概率大4 倍,这表明此病与基因遗传有关。强迫症患者似乎更容易在出生时出现异常,如头部外伤、癫痫、脑炎、脑膜炎、西登哈姆氏舞蹈病(由风湿热引发的),以及更常出现神经系统软体征等。强迫症儿童更容易受到皮下层损伤,促甲状腺激素(TSH) 水平也会偏高。
强迫症青年患者的父母往往也比其他父母更完美主义,经常强调责任问题。还有,强迫症患者在童年时,或许有过造成某种伤害的经历,又或者他们以为自己的某些想法造成了这样的伤害。或许他们正是因此而相信:他们的这些想法需要被控制,否则就会引发消极后果。随着压力增大,强迫症症状也会加剧。
同其他焦虑症一样,强迫症有着其进化史渊源———也就是说,它与原始适应性行为有关。即便在今天,这样的行为仍有着某些积极作用,如洗手能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仔细检查有助于查出关键错误,储物的本能或许能应对不时之需。然而,在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中,这些行为所造成的不便远大于其优点。把这种病视为过度发展的环境侦察能力而非一种性格缺陷,会有助于治疗。
动物有时也会做出重复的、明显毫无意义的动作,但它们并没有所谓的思想状态,我们不能称之为强迫症。通过语言和概念式思考,我们人类能够发展出描述他人思想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根据我们的标准来评判其是否“正常”。
这同样也很容易让我们以为,自己的思想有些不对劲:它是奇怪的、神经质的、一团糟的,同时我们还会产生压抑或控制它的冲动。心理理论让许多事成为可能———包括建立文明,但它最终也可能 (尽管很不合理) 让我们相信我们会发疯。恐惧症患者通常会这样去评判自己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不好的、羞耻的或是疯狂的。他们认为,他们思想运行的正确方式是———抛开所有不良想法和冲动。这就是我们在摆脱强迫症魔掌的过程中应当挑战的核心信念之一。
什么是“强迫症”?专家:出现这些行为你就危险了,及时看病吧
出门反复确定是否锁门、家里物品一定要摆放整齐,遇到这些行为,大家都会戏谑一句:你是不是有强迫症?其实,“强迫”真的是一种病。
由于担心受到脏物、毒物或细菌的污染而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为减轻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反复检查,思维反复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无法摆脱等,都是强迫症的外在表现。专家表示,强迫症区别于一些普通的重复行为,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影响日常生活。
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讲述:“比如说洗手,我们一般洗一两次就可以了,患者可能会洗十次二十次,甚至几个小时,关煤气或者锁门这种事情,偶尔一次两次不要紧,但是如果他反反复复,每次要检查十几次,这就有问题了,明知没有必要,还不得不去做这个事情,很痛苦。”
根据《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统计,我国大陆强迫症终生患病率高达2.4%,多数患者在青少年时期显露症状,但从症状被发现到最终确诊,平均间隔在17年之久。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过治疗。
南京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解释说:“第一,很多人没有去求治,认为这个是正常现象,第二个有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
其实,经过规范的药物和心理治疗,60%的强迫症患者可以被治愈。专家提醒,如果患者出现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反复在想、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虽然没必要但不做不行等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造成很大的心理痛苦、严重妨害心理社会功能,就要及时就医。
一直以来,大家对“强迫症”的认识都有一个误区,“人人都有强迫症”似乎成了大家互相自我调侃时的内容,但医学告诉我们,“强迫症”真的是一种病,它不仅仅是我们平时开玩笑时所说的“健忘症”,而是会切切实实影响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如果发现自己有强迫症的话,尽量去及时就医,如果自己随口的抱怨自嘲,那也就算了。
网络常说的“强迫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上官云)“这下我的强迫症被治好了”……如今,类似的话题在网络上并不少见。还有人说,看到提示“99+”未读信息,总有点开的冲动,调侃自己“是不是得了强迫症”。
浙江省台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包祖晓认为,这种调侃之所以在网络上流行,主要是因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生物学界是普遍存在的,会随着文化及历史变迁而变化。
而且,人们有时候认为它们是有价值的、有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多产的作家和“一根筋”的音乐家等等,其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强迫症”的倾向。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或许,它并非一无是处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似乎不时会遇到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他们往往将大量的精力投注到那些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努力使之趋近完美。
例如,看到桌子上的物品排列得不整齐,他们可能会感到心里不舒服,于是产生把它们摆好的冲动念头和行动。周围的人则会开玩笑,说这些人有点“强迫症”。
这类调侃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包祖晓介绍,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强迫症或许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可能在人类生活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例如,强迫行为的主要表现清洗、清洁、检查等在过去都可能是生活的策略,是早期人类或是更古老时期的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自我保护习惯。
再如,梳洗行为可以巩固群体内部的联系,防止疾病;对后代、配偶、领地和储备加以检查则能保障安全。
简单的说,“为了心理的宁静”是这种调侃发生的背后动因。
医学范畴的“强迫症”是怎样的?
跟社交媒体所说的调侃式的“强迫症”不同,精神医学范畴中的“强迫症”,是指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包祖晓简单概括了它的特点,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此外,病人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又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它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怕脏和怕被污染强迫、责任和检查强迫、完美强迫、顾虑强迫、过度关注强迫、囤积强迫等等。
从行为主义角度说,强迫症是一种对特定情境的习惯性反应。强迫行为和强迫性仪式动作被认为是减轻焦虑的手段,但仅能暂时减轻焦虑,从而导致仪式行为的重复发生。
依照精神分析理论的提示,强迫症的形成与成长过程中的不良教养方式有关,正所谓“习惯的锁链一直难以察觉,直到它变得难以打破”。
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顽固的“强迫症”会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包祖晓说,医学上所说的强迫症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如果有人把强迫比作“心魔”,或许并不是夸大其辞。
这是因为强迫症患者在深受侵入性思维折磨的同时,还由于害怕自己身上被贴上种种负面标签而选择守口如瓶,独自咀嚼着无边的苦涩。
也就是说,他们很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恶性循环的沼泽,始终难以走出焦虑、恐惧、挫败的境地。
《平息战斗:心理医生教你摆脱强迫的折磨》。受访者供图
包祖晓曾经遇到过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一位强迫症患者,自知种种重复行为没必要,但控制不了。家人的责骂让他更家烦躁,学习成绩下降,经常头晕、心慌。近日脾气越来越暴躁,无故踢家中东西、扔物品,大声吼叫”。
如果发现孩子有“强迫症”倾向,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带孩子去就医。要知道,强迫思维不能用讲道理和意志力去对抗。父母平时要避免说类似“叫你别多想,你还要想”等等,往往会适得其反。
“强迫症就像一种虚假的火警。当强迫症患者有一种强迫行为或可怕的想法时,就像有人在他脑袋里拉了一下警报器。然而,周围并没有危险的东西。”包祖晓认为,父母应该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协助孩子进行对强迫行为的矫正。
职场也有“强迫症”?
“强迫症”仅仅存在于家庭生活中吗?其实也不是。
包祖晓介绍,职场上的“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对关系方面的过度关注。例如,对任何与关系有关的事物进行心理回顾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过度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当两个人交往谈话时,担心自己是否说错话了,事后会反复回忆说过的每一句话。
对此,采取唱歌等娱乐活动来宣泄情绪不是良好的处理方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看,反而可能会加重症状。
《平息战斗:心理医生教你摆脱强迫的折磨》一书中提出,接纳、停顿和专注、旁观和标示等正念技术适合强迫症患者的自我疗愈。
用户评论
清原
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比较完美主义,没想到原来是强迫症!这篇文章介绍得很好,让我终于明白自己的症状是怎么回事了,我感觉很有必要去咨询医生看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强迫症患者真的太不容易了,内心挣扎那么厉害却无法控制。希望大家都能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给患者更大的支持和鼓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强迫症治疗确实很棘手,不是简单说放弃就能做到的事,需要专业的帮助和长期坚持才能逐渐治好.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我最近感觉自己也有强迫症状,晚上睡不着觉,总想着要检查一遍家里的门窗。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我应该更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这篇博文虽然科普了强迫症的知识,但我觉得治疗方面没有具体的建议方案,对缺乏相关经验的人来说可能不够实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强迫症真的让人很苦,我甚至试过自己克服,但也徒劳无功。后来听朋友说可以尝试认知行为疗法,现在感觉好些了,希望能继续坚持下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櫻之舞﹏
强迫症的描述很准确,特别是关于那些无理的想法和行为重复性的描写,让我深有共鸣。我之前以为自己只是焦虑,没想到竟然是强迫症!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笙
作者说的不错,强迫症患者真的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不要被它们束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强迫症的影响真大啊,不仅会影响个人生活,还会对家人造成沉重的负担。希望大家能多关注这个问题,给予支持和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这篇文章对我来说很有帮助! 我一直困扰着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终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我觉得强迫症不只是思想上的问题,更需要从行为上进行改变。文章的描述太理论化了,缺乏具体的实践建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我的朋友就是强迫症患者,看着他每天挣扎着面对自己的困扰,我内心非常心疼。希望他能够早日战胜它,找回生活的笑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阳光还感觉冷
看到这篇博文,我很高兴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强迫症的信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被焦虑和恐惧所困扰。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认知行为疗法很有吸引力,我会认真去了解一下它具体的治疗方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我记得很久以前的一个新闻报道说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冥想来缓解症状,不知道这是否真的有效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关于强迫症的描述非常通俗易懂,很多人都能够看明白。但是我觉得文章应该更深入地探讨不同类型的强迫症以及治疗方案的区别。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强迫症患者真不容易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更加体谅和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