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躁狂抑郁多才俊、躁狂抑郁多才俊txt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躁狂抑郁多才俊、躁狂抑郁多才俊txt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躁狂抑郁多才俊、躁狂抑郁多才俊txt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这两天,因为杭州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疾病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躁狂抑郁就是双相情感障碍,不少名人,如梵高、贝多芬、海明威等都被报道有双相情感障碍,每年的3月30日“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就是梵高的生日。

因此,有人可能会问: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是“天才病”?得这种病的人好像都很聪明,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卫生专家,今天来为大家系统剖析双相情感障碍病。

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有医院精神卫生科

去年门诊接诊13万人次

其中双相障碍病人占了三成以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介绍,大家平时最常接触到精神疾病包括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金晓宇确诊的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通俗的名称又叫做“躁郁症”,相对于大家更为熟知的抑郁症在疾病诊断上属于独立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在情感障碍疾病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低。胡少华教授表示,他所在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去年门诊接诊13万人次,其中双相障碍病人占了35%左右。而在病房,这个比例更高,“差不多有60%患者因为双相情感障碍住院”。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会在躁狂和抑郁两个极端情绪间游走、切换。胡少华教授介绍,患者的情绪状态特点是不稳定的,一段时间表现为抑郁状态,但症状比抑郁症更加严重,破坏性也更强,自杀自伤的风险更高;而一段时间又会表现出躁狂的行为,情绪持续性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量减少,自我评价升高,有强烈的使命感。在这种情绪背景下,患者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变得固执、暴躁、易激惹,结果出现鲁莽的投资、暴饮暴食、冲动型消费等的增加。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阶段性发作,发作时通常在两种情绪状态中来回切换,但事实上,大多数时间,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为主,占了一半以上。”

这种病好发于青少年

15-19岁年龄段占比75%

双相情感障碍“偏爱”青少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双相障碍科主任夏泳表示,患者在15-19岁年龄段尤为集中,占比达75%。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发育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明显,加之有中高考、家庭情感等生活的诱发事件,疾病更容易发作。”

2019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逐年提升,患病人数已达840万,多高发于青少年。

在胡少华教授所在的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病区,青少年患者的比例也较高。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科专家金卫东提醒,从小学高年级、初中开始,就是双向情感障碍的高发期,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自家的小孩冲动、爱发脾气、摔东西、厌学等等,一旦有这些情况就要警惕。

不是因为得病才“聪明”

而是得病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潜能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确,不过此次接受采访的三位专家都表示,该病和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还有研究表明,也跟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那双相到底是不是一种“天才病”呢?

在金卫东看来,确实,我们看到的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某些领域有特殊的天赋,能取得比普通人高的成就,这跟患者的轻躁狂状态有关系,这种状态下他们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比如梵高可能就是在轻躁狂状态下创作出名画。

“在我们病区里,也会看到和金晓宇类似精通好几门外语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及不少取得高学历的双相患者。”五六年前,金卫东治疗过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当时他硕士毕业没多久,去了一所高校入职,没多久发病了,经过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很快回归社会,继续给学生讲课,后来还念了博士,顺利结婚生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都是天才。“毕竟能够被我们看到的,成功到为大众所熟知的,只是少数。”

夏泳认为:“疾病本身是不会增长智商的,只不过有些人足够幸运,抓住了轻躁狂状态下情绪对自己能力的加成。”

夏泳举了一个运气比较好的女孩为例。女孩子初三中考前,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轻躁狂发作,一举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高一、高二两年,女孩则陷入抑郁阶段,整个人浑浑噩噩,成绩并不出色。到了高三,她又进入轻躁狂时期,一下子从年段几百名考到了前几名,高考顺利考上了名牌大学。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双相情感障碍成就了这个女孩的学业,相反,她本身学习能力好,加上自己努力,和轻度兴奋状态,令她更自信,精力旺盛、反应快,把体内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了而已。”

夏泳提醒,千万不要觉得那我就一直保持轻躁狂状态好了呀,其实情绪的高涨还是低落都是不健康的,这种看上去有利的“轻躁狂状态”并不稳定,很容易发展为躁狂状态,或转向抑郁状态,所以规范治疗的目的就是维持患者心境的稳定。

和抑郁症较难区分

平均8-10年才会被诊断明确

早期容易漏诊误诊

正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时而抑郁时而狂躁,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国外有研究表示,双相情感障碍平均8-10年才会被诊断明确,早期容易漏诊、误诊。

金卫东提道:“大约70%的双相患者,都无法在首诊时就明确是双相情感障碍,而如果被当做抑郁症治疗,采用抗抑郁的药物,会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部分抗抑郁药物容易使起初表现为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转向躁狂发作,所以双相患者如果只吃抗抑郁药物不符合诊疗规范,选择专业的医院和医生,尽早识别双相,非常重要。”夏泳说。

基于肠道菌群的标记物 可以用于临床上区分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

近年来,如何早期筛查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和单相抑郁(即抑郁症的抑郁发作)如何区分?成为精神卫生科面临的一大临床难题。

为此,胡少华教授团队2016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双相情感障碍的脑肠轴机制研究,旨在通过科研推动双相情感障碍病理机制研究,改变目前基于症状学诊断的窘迫现状。

经过多年研究,胡少华教授团队发现,抑郁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肠道菌群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团队分别采用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验证了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特异性变化,构建了基于肠道菌群标记物对疾病诊断和疗效预测的模型;与重庆医科大学谢鹏教授团队、首都医科大学王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基于肠道菌群标记物可以用于临床上区分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构建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噬菌体和粪便代谢组的关联网络;结合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首次提出了脑-肠平衡系数,并研究其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发表了多篇双相障碍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综述。

去年底,胡少华教授团队双相障碍脑肠轴研究取得新进展,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7.561)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上调双相障碍疾病风险基因TRANK1参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病理机制,提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疾病风险基因TRNAK1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

早发现、早识别、早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是可以治愈的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其实和所有的精神疾病治疗是相通的。最关键一点,要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期接受正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实现治愈。”

胡少华教授表示,所谓的临床治愈,其实是一个医学概念,指的是疾病的临床症状达到缓解,并最大程度减少复发;而治愈,通常指的是社会功能的康复,比如生活的自我料理能力、工作学习社交能力等,这比临床治愈更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规范治疗效果好的病人,几年、十几年都是可以处于正常间歇期不发病的,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金卫东主任说道,就治疗而言,药物治疗是首选,希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长们意识到,如果你的小孩有这个病,不治疗是不行的,无法正常上学,无法正常生活,家属一定要高度配合治疗,日常进行监督。

“早识别早治疗,能及时控制临床症状,尽早恢复社会功能,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因为一旦病情反复发作,复发的概率就会显著增高,治疗难度更大。”夏泳坦言。

(原标题《躁狂抑郁多才俊?它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和抑郁症什么区别?有可能治愈吗?浙江三位权威精神卫生专家为大家详细解析》。编辑 左佑民)

“天才”金晓宇故事刷屏,躁狂抑郁真的多才俊?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9日电(彭宁铃)近日,一篇名为《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刷屏网络。文中一位父亲讲述了患躁狂抑郁症的儿子金晓宇在十年时间里翻译了22本书,是位“天才”翻译家。

金晓宇和他的家庭故事引发网友热议同时,金晓宇的躁郁症,也引发人们讨论。什么是躁郁症?它有何表现?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躁郁症?“躁狂抑郁多才俊”的说法到底有无科学依据?

躁狂抑郁多才俊?

被误解的“天才病”

提到躁郁症,有人称它为“天才病”,甚至有网友称,人类历史上,很多不同领域的天才人物都是躁郁症患者。

按照《我们的天才儿子》中的讲述,金晓宇高中时突然厌学,情绪大变,家里的电器被他砸了个遍,金晓宇的妈妈甚至绝望地疑问:“他是疯了吗?”金晓宇父亲称,带孩子去几家医院看病,都诊断是躁狂抑郁症。“晓宇不上学,情绪低落,晚上不睡觉,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在抑郁期;无端猜疑指责别人,狂躁不安,有破坏行为,是转入了躁狂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东对中新网解释,躁郁症的学名为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是人进入躁狂、抑郁的一个表现,属于一种精神疾病。

据介绍,躁郁症不同于如今频繁进入人们视野的抑郁症。“抑郁症可能只有抑郁表现,而躁郁症则一段时间表现为躁狂,一段时间表现为抑郁,这是二者的本质差别。”

王东指出,躁郁症的抑郁一般表现为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活动减少的“三低”症状,如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等自我评价过低的状况,甚至可能会有自杀想法。而躁狂表现为思维奔逸、情感高涨、活动增多的“三高”症状。

他举例,当患者在躁狂时,有时大脑活动会比较快,感觉自己比较聪明,情绪较高,并且伴随着一些夸大的妄想,觉得自己能够能干一番大事业等。因此,人们有时会觉得躁郁症患者情感高涨,精力充沛。“但这种状态可能不会一直持续,今天可能是躁狂,明天有可能就会抑郁。”

对于“躁狂抑郁多才俊”一说,专家表示,从大数据来看,患上精神疾病的大部分人的社会能力、智商,都低于正常人水平,因此,“躁狂抑郁多才俊”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当一个患者躁狂发作的时候,也许其行为甚至智商会有一些超常发挥,部分人显得比正常人精力充沛、聪明、有力量,还有一些人或许会有音乐、绘画、写作方面的才能,但这只是特例。”王东说。

什么因素容易导致躁郁症?

金晓宇的故事让不少网友疑惑,到底哪些因素会导致晓宇的发病,是否有家族、年龄、性别等人群特征。

王东介绍,目前,躁郁症的发病几率在0.3%左右,患者包括十几岁到五六十岁的男女,其发作没有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

对于容易导致躁郁症的因素,专家表示,目前躁郁症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一般认为,躁狂症与遗传因素有关系,即有遭遇这种病史的家族,后代再发生躁狂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次,大脑先天发育也可能会有影响。“比如,当一个和卵子结合以后,可能会将母亲的胎内或在发育过程中有大脑结构方面的异常带入,从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同时王东指出,这一点并没有明确定论。

王东还表示,在社会心理方面,患者的成长环境,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童年时候经历虐待或创伤,甚至本人人格特点,都可能与躁郁症有一定关系。

躁郁症可预防、治愈吗?

“目前对躁郁症并没有太好预防的方法,但可针对性尝试改变。”王东举例,如果是有性格缺陷的患者,或者习惯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也许在性格方面做一些改变,会有一定帮助。

“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就医,如经过就医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应当通过药物治疗,达到临床康复。”

专家提醒,躁郁症复发率较高。“任何一种精神疾病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临床治愈,只能达到基本的缓解症状,要放平心态。”

王东强调,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仍处于“被照顾”甚至被边缘化的状态,如刻意渲染“天才病”,可能会误导大众,也不利于患者的生存环境。专家建议,要科学看待这一疾病,减少这类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让其尽量融入到社会中。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可儿

这篇博文让我深有同感!从小到大,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多面手”,啥都感兴趣,却始终无法专注于一件事。同时,又会经常陷入低谷期,无法振作自强。原来我不是孤单的啊,还有其他和我一样的人在努力寻找平衡,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躁狂抑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标题直击灵魂!我身边的“多才俊”不少,但他们真的幸福吗?总感觉像是在急冲冲地奔跑,结果却迷失了方向。这种高低起伏的生活状态真的很让人心疼。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我觉得有些过度悲观了。躁狂抑郁本身带来的挑战固然不易面对,但也要看到“多才俊”的优点:热情、灵动、充满创造力!要学会珍惜这些特点,而不是被定义所局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这种设定有点过于刻板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能用一个标签去概括所有躁狂抑郁患者的特点。有些“多才俊”也许有着强大的自制力,也能非常稳定地工作和生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我很想知道,“多才俊”在面对压力时是怎么应对的呢?还有哪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躁狂抑郁情绪的技巧?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锁感觉

我也是“多才俊”,每天都在思考怎么才能稳定下来,专注于一件事。也许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而不是盲目追求完美。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这篇文章让我对自我的认识更深了!以前总觉得自己比较敏感脆弱,现在明白那可能是躁狂抑郁的表现。希望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躁狂抑郁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我觉得这个“多才俊”的概念很有意思,它描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个体类型,但也存在一些争议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理解才能更准确地量化这种群体。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极§速

个人认为,躁狂抑郁是一种疾病,不应该被简单地用 "多才俊"等标签来形容。我们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和同情心去对待每一位患有躁狂抑郁的患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多才俊”往往因为兴趣广泛而无法专精一门,这种情况下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我觉得这很让人悲哀,希望他们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文中提到的 "躁狂"和 "抑郁" 状态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我身边的朋友也经常经历这样的情绪变化,我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这本书是否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忘故

我觉得这个分类有点简单粗暴啊,有些人明明很有才华,但又很理性、稳定,并不符合“多才俊”的描述。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这篇文章让我对躁狂抑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这不是一件容易治愈的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陪伴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情绪波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兴趣,探索自己的潜能。即使会遇到一些挑战,也应该勇敢地尝试不同的可能性,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我觉得“多才俊”更像是一种人格特质而非疾病诊断。当然,如果他们的情绪波动无法控制,那确实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金橙橙。-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很多自己的经历,感觉作者很懂我的感受。虽然 “躁狂抑郁 ” 的状态很痛苦,但我依然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要冷战i

文中提到的“多才俊”特征听起来好像很有魅力,但实际上却可能隐藏着许多隐患。我们需要更加现实地看待这种状态,并谨慎对待自己的情绪波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我觉得 “躁狂抑郁 多才俊” 这样的定义其实很笼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和发展轨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代价是折磨╳

真的很难理解 "多才俊" 的生活状态,他们似乎无法摆脱情绪的起伏,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快乐和平衡!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