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伙伴,伴您夕阳
与人打交道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因为人心难测,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通过细心观察一个人动作、眼神等,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内心所想。希望对每一个有社交担忧或不自信的人有所帮助!
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
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
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
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
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
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
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
01
【通过动作攻破心理】
1、单眼微眯,单侧嘴角微挑,表不屑、轻蔑;
2、手扶额头表内疚、羞愧;
3、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表自责;
4、瞳孔在生理正常的情况下散大,表生气、恐惧;
5、摸侧脸或摸耳朵,说明正在控制情绪,表紧张。
02
【这些小动作你注意了吗】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03
【读心术:笑的表情】
1、笑时嘴两端猛向上,善于社交,有亲切感,具有冒险患难精神。
2、开口大笑,性格大方,不拘小节。
3、口两端稍下垂,微开口的表情,略属内向,注意细节。
4、几乎不开口的眯笑型表情,倔强固执,有理想。
04
【读心术:从口头禅读懂对方性格】
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他人误解,性格急躁)
2、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而冷静)
3、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
4、啊、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
05
【读心术:笔迹案例】
1、字偏大,力度大。此人的能力强。思维宏观。
2、线条生硬,横折特征来看,直角或者尖角。说明此人有原则性,处理问题不太圆滑。
3、捺不外展。说明此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4、有的竖钩很长。说明他有突破精神,执行能力强。
06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人脉关系定律】
1、不要总显示比别人聪明 。
2、想钓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
3、让对方做主角,自己甘愿做配角。
4、目中无人,一败涂地。
5、常与人争辩,你永难赢。
6、锋芒太露,下场不好。
7、刺猬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8、树一个敌,等于立一堵墙。
心理入侵:数文明时代的“读心术”
当代大数据“读心术”就此诞生。
今天,打开手机, 你会发现淘宝给你推送的正好是你最近想买的衣服,大众点评给你推荐的正好是你想吃的那家火锅店,微博给你推荐的刚好是你想了解的八卦……
是不是觉得它简直比你的亲朋好友还了解你?这就是大数据结合心理学所诞生的大数据“读心术”,它是否真有这么神乎其技呢?
今天小巴给大家带来的这本《数文明:大数据如何重塑人类文明、商业形态和个人世界》,将会给大家解读当代大数据“读心术”背后的逻辑。
这本书是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先锋思想家涂子沛的新作,也是他数据三部曲的第三部,其首部著作《大数据》开创了国内大数据之先河,第二部《数据之巅》提出将大数据从科技符号提升到文化符号,而这本《数文明》则重构了我们在数文明时代的生存逻辑,揭开所谓的大数据“读心术”的骗局。
“读心术”陷阱一:免费
2015年,剑桥大学心理系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科根在Facebook上推出了一个免费的性格测试,参与者还可以得到一个5美元左右的现金红包,大众趋之若鹜,最终有32万人参与这次测试。
这就是现在互联网上最常见的数据骗局之一: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披着免费的外衣,其实我们却都为之付出了对价——交出了我们的“数据”,包括姓名、性别、选择……
这也是很多数据公司获取数据的方式,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不仅收集了测试数据,还在测试程序中隐藏了一个数据爬虫,一旦用户点开了这个测试,它就可以把这些账号上存储的资料,诸如定位、点赞、浏览记录等“扒”下来,保存在自己的服务器中。
而一旦数据被爬取之后,用户就失去——对数据的控制,除了进行数据交易的双方,谁也无法知道你的数据被买卖了多少次。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在网上公开的那些数据并不敏感,不是银行卡密码,仅仅就是一些用户名、地名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点赞数据而已,但正是这些无关紧要的公开数据,最后影响了美国的大选。
此外,实验证明,如果掌握一个人在Facebook上的10个点赞,算法对他的了解就可能超过他的同事,掌握70个就可能超过他的朋友,掌握150个就可能超过其家庭成员,掌握300个就可能超过其最亲密的妻子或丈夫。
想想你在不经意间交出了哪些信息,在网络上留下了多少个赞呢?手机是不是已经成了最了解你的那一个呢?
“读心术”陷阱二:钓鱼
收集到用户的基本信息,生成简单的用户画像之后,大数据的“读心术”就要进行它的第二步:钓鱼了。
钓鱼首先需要考虑的当然就是根据鱼的种类选择饵料,引它上钩了。大数据“读心术”也是如此,你掌握了一个人的心魔,接着就该评估他容易受哪些信息影响,从而包装自己的数据和推送方式,搔到目标的“痒处”,影响他们的判断和选择。
最常见的“钓鱼”就是互联网上各种广告的推送了,广告业经过上百年的研究,对人性的弱点的洞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将这种利用人性“漏洞”的广告也称为“钓愚”。
而大数据“读心术”将这种“钓愚广告”再次升级,以A/B测试的迭代方法加速寻找更完美的“钓愚”配方。
假设某电商平台有100万用户,当它推出一件新产品时可以设计两种推广形式,然后在两个用户群中实验。假设50万用户看到A,产生了10万购买;另外50万用户看到B,产生了12万购买,就说明B的转化率更高,就可以把B方案推给所有用户。
而你改变推广方案中的任意一点,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推广方案,例如标题、图片、文案等等,有近乎无数的改变,这就意味着A/B测试可以不断重复、优化,最后得出一个点击最高、购买最高的推广方案。
要调整、追踪、对比这样上百个维度的变化,对人类来说很难完成,而这正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最大便利,算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这些数据,还可以自动调整、推送这些方案,更显出它的“无所不知”。
“读心术”陷阱三:个性化定制
完美“钓饵”最大的弊端就是,你永远只能适合大部分人,而不可能适合所有人。世界是一个大湖,鱼很多,他们有共性,但个性更突出,如果我们在共性的基础上调整一下饵料,让它适合每一条鱼的偏好和口味,上钩的鱼是不是更多呢?
大数据“读心术”再一次展现了它的神迹。
它通过对消费者一举一动的记录,分析了消费者的动态和偏好,根据他们的行为和需求设计推送信息,即使对同一个商品和新闻,也可以根据目标受众心理特质的不同,赠送不同的优惠券,确定不同的推送时间和频率,达到触发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精准推送。
因此,在登陆某个App之后,你的数据就被不断地采集、分析、完善,你会发现你收到的推送,无论是新闻还是商品,都越来越符合你的口味,简直就是为你个人定制的,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开始从传统的千人一面的世界走出,进入了个性化定制的世界,因此产生的数据权益和数据“杀熟”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数据还是“数惧”
2017年12月,某网友用自己的账号查询酒店价格是380元,而同时用他朋友的账号查询却是300元;
今年3月份,安徽卫视的《社会透明度》爆出,用苹果手机里的App打车,车费会比用安卓版的打车贵30%左右……
也就是说,后台掌握了下单人的基本数据,根据他们的购买力,对价格也进行了“定制”,这样的情况被曝出得越来越多。
大数据时代的“读心术”给我们带来更个性化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涉嫌操控心理,个性化定价更是定向“杀猪”,如果不了解即将到来的数文明时代,数据也可说是”数惧“。
主题策划| 海东|音频策划| 海东
主编|魏丹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心理学与读心术:你的眼神透露内心
你了解你身体所表达的微表情是怎样的涵义吗?你知道人们眼球的转动常常在向大众传递一个怎样的信息吗?向哪里看是在回忆,向哪里看又是在构造呢?古语“左顾右盼”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下面,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眼球转动所透露出人们内心的秘密。
眼神主要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即可读出对方眼中的秘密:
其一,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或直盯着自己,或视线一接触就马上撇开。眼神镇静还是眼神不定:1、心意不诚者眼神不定,2、性格内向者容易移开视线。
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 理查·科斯 曾做过一种实验: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他面对成年人时间的长度。将成年人的眼睛蒙起与不蒙的两种情况相比较,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为后者的三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倘若是沙眼则另当别论;
其二,视线的方向如何:观察对方是否以正眼瞧自己,或以斜眼瞪着自己。斜眼者往往预示着性格孤僻或心理封闭,倘若是斜视则另当别论;
其三,视线的集中程度:这是指观察对方是专心一致在看着自己,还是视线飘渺,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地方等。视线飘渺者内心作怪,往往在说谎。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倘若是抽风则另当别论。
总结:若遇心理可疑问题者,眼神大多有如下特征:
其一,眼神不宁而飘忽者,值得警惕:也许个性有问题或心理不健全;
其二,话语未停顿,但目光突然移开:也许在说谎;
其三,谈话时, 目光快速扫视你:表达疑虑、不解,也许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其四,目光呆滞,很少动眼者:心情压抑的象征,需要挖掘材料来佐证内心的创伤。
别忘了眼球运动、瞳孔变化、眨眼等小细节同样可以给予你不一样的惊喜!
1、眼珠惯于向右上方转的人 ,说明这类人其实很喜欢做白日梦的。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只会凭空想象、天马行空,很多发明和新的实质性的建议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2、眼珠惯于向右下方转的人,心思细密,思考力特强。与这样的人相处时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疑心重重,常以为自己是侦探,只要有少许的蛛丝马迹,便会想很多东西出来。
3、眼珠惯于向左上方转的人 :时常喜欢翻来覆去地回忆往事,所以对这样的人要有耐性。
4、眼珠惯于向左下方转的人 :想象与思考力都很强,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这种人可能会给人好吃懒做的感觉,不过这是一种错觉。事实上,这种人比任何人都会安排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5、眼珠惯于向左右运动的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眼球向左边运动是对过往的记忆,向右边运动则是对未来的、未发生事件的畅想。可能的例外只有左撇子。
啊哈,如果不信的话可以来看看实际例子。
据说,古代波斯的珠宝商人出售首饰时,就是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来要价的,如果一枚钻戒的熠熠光泽能使顾客的瞳孔扩张,商人就把价钱要得高一些。
当情侣们深情地互相凝视时,他们是在不知不觉地寻找对方瞳孔扩张的信号,而且彼此都会被对方扩张的瞳孔激发出兴奋的情绪。
通常,当男人们观看电影时,瞳孔会扩大到原始尺寸的三倍。而女人们则是在看到妈妈和婴儿嬉戏的图片时,瞳孔扩张最为明显。
卖得最好的儿童玩具总是把儿童广告模特的瞳孔弄成超大尺寸。
在1996年10月17日的一次辩论中,克林顿平均每分钟眨眼48次,而他的对手戈尔,平均每分钟105次。
喜欢向别人眨眼的男人,一般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成了帅哥,相信自己的一举一动能打动女性。
喜欢向别人眨眼的人,一般都是性格开朗、前卫的人,他们自信大方、追逐时尚,喜欢自己受到别人的追捧,愿意成为一群人中的焦点。当你的同事从你身边经过时没有向你问好,而是以眨眼代替,你便可推知此人十有八九是个比较注重外在形象、相信自身魅力的人。
你是否观察到身边有这样的类似的现象呢?如你愿意,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读心术在你生活中的运用!
加微信:psychocaohui,从此你的人生便多了一位随身携带的心理教练!
OK,关于心理学与读心术—心理学与读心术的区别和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我觉得这个标题很有意思!我一直对读心术很感兴趣,以为它就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没想到两者还有那么大的区别,这让我更想去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我一直认为读心术是骗人的东西,但这篇文章让我开始思考。虽然说读心术很难确定是否存在,但心理学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很有启发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说实话我对读心术还是抱有点怀疑态度的,感觉跟神神秘秘的有关系,可这篇文章写的蛮有趣的,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人类的行为很多都是潜意识决定的,那真是太可怕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我一直觉得心理学的知识真的很实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读心术虽然很迷人,但它毕竟是玄学,没必要过度追求。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学习心理学上更靠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观察他人的表情、语气等等来判断他们的想法和情绪,但这并不一定是读心术,而是心理暗示的一种运用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岁岁年年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理学是科学的,可以被验证的,而读心术是迷信,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要相信那些自称能读心術的“大师”。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天下
我一直以为读心术和心理学是一回事,结果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两者有本质区别。心理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而读心术则缺乏严谨的数据支撑。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虽然我对读心术不太了解,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技能。如果能真的读出别人的想法,那岂不是太厉害了!不过文章说的对,心理学确实比读心术更靠谱,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它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一下读心术和心理学之间的区别。心理学的知识真的很有意思,我计划以后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内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入骨相思
我一直觉得读心术很神秘,现在看来它跟心理学其实是不一样的。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而读心术则更像是靠感觉判断,这两种方法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写得很好!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这个问题,把读心术和心理学混淆不清。但这篇文章解释得很清楚,让我可以更好地区分两者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我个人不太相信读心术这种东西,觉得这纯粹是忽悠人的吧?但心理学的知识确实很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人更好相处,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等,这对提升生活质量来说非常重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文章写的很客观,没有偏向任何一方。的确,读心术和心理学之间的区别很大,前者缺乏科学依据,而后者则是一个严谨的学科领域。我们需要理性对待不同类型的知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我一直对读心术比较好奇,但同时也觉得它不太真实,毕竟人类的心理这么复杂,很难被完全解读出来吧?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明确了读心术和心理学的区别,原来两者是独立存在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我以前做过一些读心术的练习,但后来发现效果有限。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或者我对人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总之,我觉得心理学研究更值得信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落了♂自己·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当然,读心术这种神秘的技能也很吸引人,但我们也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迷失在幻想世界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