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宝宝有蛔虫病的表现及家长应对方法

“妈妈,我家宝宝晚上睡觉的时候老是磨牙,是不是得了蛔虫?”

“我家孩子爱出汗,老人说要驱虫,怎么办?急!”

蛔虫,蛔虫,蛔虫…

说实话,随着近几年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集体用药,蛔虫的感染率已经明显下降,但与蛔虫有关的谣言还是时不时冒出来,看来其影响力还是不小。

好了,之前我们已经辟谣过很多诸如“XXX不是蛔虫惹的祸”之类的谣言,今天我们来认真聊一聊宝宝得了蛔虫会有什么症状?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婴儿体内的蛔虫大多寄生于肠道内,一般来说,若感染程度较轻,婴儿不会有任何感觉。随着蛔虫在体内生长繁殖,虫体增大,或寄生于异常部位,病情会加重,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主要与“机械损伤、过敏反应、营养缺乏”有关),例如:

1、宝宝不愿意吃饭或者挑食现象严重;

2.经常出现腹痛或者腹泻,疼痛主要集中在肚脐周围;

3.喜欢吃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墙漆、油漆、泥土、纸张等;

4、虽然吃得很多,但脸色还是发黄、暗沉,而且消瘦,有时还会出现贫血、生长缓慢等问题。

5.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烦躁等;

6.晚上睡觉时经常流口水、磨牙;

7、容易出现一些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等;

8、当体内蛔虫较多时,大量的蛔虫会结成球状,堵塞肠道,有可能导致肠梗阻。

9、宝宝肛门附近总痒,大便里面有蛔虫(这个太明显了)

如果宝宝同时出现以上几种症状,说明他有可能感染了蛔虫。妈妈们也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大便检测,更直观的看有没有虫卵。但如果没有检测结果,也不能排除蛔虫感染。同时现在蛔虫的检测率很低。

如果感染了,也不用太过担心,对付蛔虫的方法也很简单,去医院让医生开一些抗虫药,常见的药物有宝塔糖、肠虫清等。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不同月龄的宝宝肠道发育程度不同,抗虫药的种类和用量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操作,不要盲目给宝宝乱用。

蛔虫喜欢藏匿于肠道内,5~14岁儿童特别容易感染蛔虫,传染源是粪便中含有蛔虫受精卵的人,经口摄入感染性卵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例如:

● 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蛔虫卵污染的水,如未经净化而沾染人粪的蔬菜、水果、瓜果等。

● 虫卵通过家禽、苍蝇等携带和传播,以及通过食用生的被污染的红薯、西红柿、甘蔗等传播。

● 孩子通常喜欢吃手或乱咬东西(特别是在卫生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肠道蛔虫,指甲缝隙往往是污垢的“重灾区”,更不用说附着在周围物体上的细菌了。

● 周围环境不卫生。宝宝喜欢在地上爬,有时会接触到脏兮兮的泥土。泥土是蛔虫卵最喜欢的栖息地,一不小心就会被蛔虫卵误食,带入宝宝体内。

其实说白了,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不讲卫生,病从口入,蛔虫就趁机而入。

如果宝宝得了蛔虫,那肯定是很难受的。而且蛔虫很坏,特别喜欢抢夺宝宝的营养,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真是可恶。所以预防才是重中之重。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宝宝感染蛔虫的机会: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记得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每次至少20秒)。

● 经常给宝宝修剪指甲,防止宝宝意外吞食指甲缝中的虫卵。

● 注意饮食卫生,蔬菜水果要去皮;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

●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婴儿,家长要注意让婴儿避免去被粪便、尿液污染的地方,防止婴儿随意大小便,以免给蛔虫卵有机可乘。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家长们打一针预防针。蛔虫如果长得过多,很容易在肠道里缠在一起,堵塞肠道。它们还喜欢时不时地四处活动,钻来钻去。所以,一定不能容忍蛔虫,一旦发现,要立即杀死。只要处理得当,很快就会康复的。

不过小儿蛔虫感染的症状一开始可能不是很明显,所以家长需要多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厌食、脐周腹痛等文章中提到的症状,如果感觉不对劲或者不确定,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本文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滕丽萍审阅并发布

参考:

1.

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