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朱小丹背景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取得新成绩

它通过亲身经历、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详实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不平凡历程,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各民族、各界人民荣辱与共、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波澜壮阔历史,发挥了存史、劝政、团结教育人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文化历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成就,为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展现了新气象。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文史工作,进一步发挥政协文史资料社会作用,广泛凝聚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全国政协和各级地方政协在文史工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很多好经验,也需要认真总结。

在此背景下,6月23日至24日,全国政协召开文史工作座谈会,委员、专家、地方政协有关负责同志、民主党派有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分享相互借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深化对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探讨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思路,提出不断提高人民政协文史工作水平的建议。

了解并认识“背景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化历史工作的“背景”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是与会委员和专家的共识。准确把握这一变化,是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化历史工作的重要前提。

大家感受最深的一个变化,就是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从中大家也读出了政协文化历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更加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更加深刻地把握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深入思考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一百年奋斗重大成果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伟大号召。这些重要讲话和要求,从党的一百年历史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文史工作的重大意义。

“高度重视文史工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显著特征。人民政协文史工作是党和国家文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住文史工作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更加自觉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原副主席马志伟说。

在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边金平看来,一代人写一代人,是人民政协文史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在“站起来”和“富起来”时期,人​​民政协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生动、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浩瀚历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两次“历史性”事件的背后,还有许多值得记录和赞扬的伟大实践和感人事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了政协文史工作新的时代特征。政协文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工作思路要由过去以抢救发掘为主转变为抢救发掘与经常性文史工作并重,由注重史料收集转变为更加注重史料的研究利用。同时,要更加聚焦新时代重大主题,紧密跟踪和反映时代生动实践,这是政协文史工作必须承担的时代任务。”卞金平说。

机遇之外,挑战也同样存在。不少委员和专家都关注到,信息传播、获取方式的迭代发展,对政协文史工作适应技术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政协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工作平台,推进数字化文史资料出版传播体系建设,“云平台”、“网上文史馆”、“数字图书馆”等逐渐成为地方文史工作的窗口品牌,但政协文史工作在适应信息化要求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主动拥抱互联网,用好信息化,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上与时俱进。

委员们表示:“这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

“持家技能”很重要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的特色工作。”重庆市政协主席王炯在大会发言中的这句开场白,得到了在场众多委员和专家的赞同。

做好文化历史工作是人民政协的特色工作,也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的根本性工作,其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与会代表认为,人民政协文史资料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资源宝库。丰富浩瀚的史料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通过对史料的系统梳理和科学阐释,可以清晰呈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得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有助于人民政协更好地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同时,大家认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文化历史工作,也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特色优势的基本支撑。这是因为,人民政协的文化历史资料,积累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创造的宝贵经验,蕴含了大量治国理政、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等有效做法,为协商履职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通过与协商议政、考察调研、提案办理等相结合,可以拓展人民政协履职的深度,提高委员建议的精准度。全国政协围绕“走新时代的长征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进行了调研考察。 结合深化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工程等提案办理工作,召开专家座谈会,积极议政建言,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很好效果。

“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文史工作,是加强中华民族团结的有力抓手。”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说,人民政协文史工作以民主方式叙述和书写历史,在书写历史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史料的力量增进认同,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加强团结友谊的重要纽带。在百年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的当下,加强中华民族团结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要更加重视文史资料在以史讲真话、以史交友中的作用,通过书写历史,让更多的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很多委员在参与政协文史工作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是委员履职的重要途径,是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收集、编辑、出版、使用政协文史资料的过程,既是增强政协工作活跃度的过程,也是委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委员履职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马志伟认为,要继续用好文史工作这个载体,为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推动文史工作不断落地、生动活现。

在“执行、细节”上下功夫

本次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被提请讨论。《意见》提出要发布,就是要把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新时代更好地创新发展。

讨论中,大家表示,坚持政治性、把准方向,是做好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要前提。要从国家大事上谋划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采编无禁区、发表有纪律,为各界提供宽松环境,始终保持文史工作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也是大家的共识。在坚持唯物史观、真实反映那些反映重大主题、体现“三个相对”特点、符合史实的重要史料的基础上,拓展研究方法,加强研究解读,用史料说话,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的本来面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调动广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做好老政协委员和他们所接触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史料收集工作,又要借用好外部力量,探索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建立文史资料工作人才库,充实文史工作队伍,形成“人多力量大”的工作局面。

座谈中,不少委员、专家谈到加强文史工作成果转化、提升社会效应。在这方面,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深圳市政协在《深圳晚报》开设口述历史专栏,让文史资料宣传“飞进寻常百姓家”。湖南省政协推出“夜读往事”“委员说”“有为湖南”等一批新媒体品牌,让纸面上的史料立体化、生动化。大家认为,未来要继续加强文史工作与委员读书会、委员讲座、委员语录等平台的互动融合,充分发挥政协文史馆作为展示政协辉煌历史的重要平台和文史学术交流重要场所的作用。 探索将文史研究同影视创作、专题节目、纪念会、短视频等相结合,使政协文史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满足群众需求。

深化大文史工作格局,也是做好新时代政协文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会代表表示,政协文史工作链条长、跨度大、涉及领域多,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可以以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主题为引领,深化各级政协组织在政协文史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加强纵向联动;也可以努力密切与高校、社科、党史、档案、文物、地方志等历史研究机构的联系,建立健全经常性沟通交流机制,加强横向协作。只有不断拓展文史工作大协作格局朱小丹背景,才能真正形成1+1大于2的整体效应。

(记者 吕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