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脾胃虚寒的阳虚体质,可试试温中健脾的附子理中丸

有一类人极度怕冷,有些人即便是夏天,手脚也是冰冷的,寒冷的冬天,即使穿了厚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冰冷,皮肤常常苍白,舌头也苍白,平时大便溏薄,妇女常常痛经,如果吃了冷饮、寒性水果,就会持续性胃痛、腹泻,此时如果用热水袋捂住肚子,就会感觉疼痛减轻了一半。

中医认为,这类人一般属于阳虚体质,脾胃虚弱,此时可以推荐服用温中健脾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帮助去除体内寒气。

历史

附子理中丸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原方来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由理中丸加入附子而成。

理中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中焦寒热引起的腹痛、腹泻的名方。后人又在理中丸中加入制附子,补肾益肾,达到脾肾两补之功效。

目前附子理中丸处方涉及的剂型有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等。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最早记载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了显微鉴别,并将处方中的“人参”改为“党参”。

附子理中丸为温中散寒药,临床疗效确切,现已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被收录于《国家药品标准》第七部《中药方剂》(WS3-B-1350-93)。2009年,附子理中丸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甲类非处方药品。

基本功能

【组成成分】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狼疮丸,手脚冰冷。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浓缩丸一次8~12丸,大蜜丸一次1丸,每日2~3次。

方释义

该方的主要成分为附子,附子历来被誉为“百药之首”、“回阳第一药”。

—《本草正义》中记载:

“其善行动,故为纯阳之要药,循行十二经。能达皮毛而祛表寒,达小腹而温热久寒,内外贯通。若三焦经、五脏六腑有实寒,则可治。”其性味辛热,有补肾助阳、散寒之功效。

“无姜,附子不热。”附子与干姜相辅相成,温性更甚。干姜还有降胃气、止呕的功效。党参健脾益气,利于中焦气的升降。炒白术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甘草健脾益气,又有补脾和中之功。此二药合用,能温中散寒,重建中焦阳气,对治疗脾胃虚寒证有显著疗效。

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肢冷、腹部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是后天体质和后天体质的滋补佳品。

—清代名医郑其南在《医理真传》中说:

“我认为先天后天补法,是因为附子的作用是先天的,而理中的作用是后天的……没有附子,就无法挽救即将失传的真阳,没有生姜和黄芪,就无法滋养中宫之气。”

—《景岳全书》记载:

“脾胃属地,唯有火能生发。”肾好比炉火,脾胃肠好比锅,炉火旺盛,锅才能热起来,中焦脾胃才能阳气充足。脾胃消化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温养,肾阳不足,脾胃消化运化功能就会失调,久泻不愈,还会导致脾阳肾阳不足。

药理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炎、镇痛、强身、抗寒、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胃粘膜损伤等作用。此外,该药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从而对离体肠管运动状态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另有研究表明,该药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抑制肠道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出的作用。

现代应用

附子理中丸古代主要用于脾肾虚寒患者,如霍乱吐泻、泄泻、腹痛、寒证、外寒直犯脾胃、寒药损伤、寒血瘀滞型痛经、头痛、痰证、白带、咳嗽、头晕、腹水等。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临床应用涉及消化系统(胃炎、肠炎、无病菌生长型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循环系统(室性早搏)、呼吸系统(咳嗽),以及顽固性口腔溃疡、红斑狼疮、痛经、头晕、呃逆、特发性水肿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1.消化系统

附子理中丸能缓解上腹胀痛、灼热感等症状,临床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疗效确切。

■ 慢性胃炎

■ 溃疡性结肠炎

■ 慢性腹泻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肠易激综合征

■ 打嗝

■ 儿童厌食症

■ 药物性肝病

2.呼吸系统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性咳嗽是指在没有明显肺部疾病迹象的情况下,持续三周以上的咳嗽。临床观察显示,附子理中丸可用于治疗持续性咳嗽。

3.心血管系统

■ 糖尿病高血脂症

■ 心律失常

■ 过早搏动

4.皮肤疾病

■ 红斑:

使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深秋至春季好发的寒性多形红斑,治疗结果显示,一疗程治愈率为64%,二疗程治愈率为88%,无无效病例。

■ 脚气:

据报道,将附子理中丸研为细粉,用蜂蜜或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可治疗足癣。

5. 其他功能

■ 复发性口腔溃疡

■ 特发性水肿

■ 失眠、感觉迟钝、便秘、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 痛经、白带、关节炎、唇疱疹、肝硬化、肠结核

■ 男性不育:

此药能补益人体机能,提高人体的整体状况,有扶正滋补的功效,所以对治疗男性不育症有很好的效果。

6. 新的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该药还可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吐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肌筋膜炎(过敏性紫癜)、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等。

此外,对小儿肺炎、慢性惊风尿失禁、产后间歇性颈椎痉挛、急性胰腺炎、糖尿病、肿瘤性厌食、慢性迁延性肝炎、腰肌劳损、阳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Ⅱ度心力衰竭等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药物鉴别

与理中丸鉴别:

两药均为温中散寒药,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来看,理中丸以温脾散寒的干姜为主药;而附子理中丸则在理中丸的基础上添加了性味辛热的附子,并以附子为主药,与干姜合用,增强了温阳散寒的功效,因此侧重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较为严重的症状,如腹痛剧烈、吐泻、手脚冰冷等。

与桂附理中丸鉴别:

两药均为散寒药,具有温中散寒、补脾胃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两药仅在于其所含药材不同:肉桂。桂附理中丸以甘温益气的党参和辛热的乌头为主,具有补脾胃、温阳散寒的作用,从而健脾胃、升阳、祛寒邪。其以温补为主,方中又有肉桂,具有补火助阳的作用,故以治疗脾肾阳虚、中焦功能不全所致的疾病及症状为主。附子理中丸以乌头、干姜为主,具有温中散寒、恢复脾阳的作用。 其以温发为主,重点治疗脾阳虚弱,寒湿内侵,或寒邪内盛,阳气郁结,运化不畅所引起的疾病与症状。

防范措施

1、附子理中丸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有不良反应报道,主要由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引起,毒性剂量因人体质及耐受程度而异,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请勿自行服用。

2、附子理中丸能温补脾肾,治疗脾肾虚寒证。适宜与温肾健脾的中成药同服,如四神丸、藿香正气散、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不宜与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寒凉药同服,尤其是含有附子的大活络丸、天麻丸等,以免服食附子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3.孕妇慎用本药,脾胃湿热、血燥阴虚、肝郁内热等除寒证外的其他症状者不宜服用。

4.服药期间避免吃生冷食物。

审稿人: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英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药盾公益】PSM药盾公益(公众号:),是由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聚合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