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专家: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挖苦自我否定

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希望让孩子谦虚、上进。 但过度的打击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适得其反。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近期对2006名18-35岁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少年承认父母曾对自己进行过言语惩罚,其中45.4%的受访青少年承认自己曾被父母言语惩罚过。受访者表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学。 59.7%的受访青少年认为,冲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否定自己。

45.4%的受访青少年表示,父母的迫害教育一直持续到中学。

“我理解的‘打击’就是挖苦、贬低、喜欢跟别人比较、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喜欢正面的鼓励。比如你已经考了98分,你的父母却说隔壁的孩子考了100分”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

已婚的28岁山东女孩胡霞说,日常生活中,妈妈经常对她表达不满,“你看那小子多牛逼,你看你。” 胡夏说妈妈对她不满意。 打压在家务、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并一直持续至今。

广东东莞的高中生李彤(化名)今年17岁。 他感叹,虽然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时也曾在尖子班中名列前十,但他的母亲从小到大都没有多表扬过他。 “如果他考得好,我妈妈会说,‘他又不是满分。’”“考题太简单了”,如果我考得不好那就更糟糕了。 幸运的是,我爸爸很鼓励,并没有太严厉。”

安徽芜湖人高强有一个13岁的女儿,正在上初中。 他坦言,自己一直实行打击式教育,即使以后孩子工作了,也会继续这样做。 平时,当女儿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我其实很高兴,但我会说:“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小心成绩倒退”,并希望得到进一步的监督。 “有一次钢琴老师表扬了她,回来后告诉我。我当时说是老师鼓励你,并不是说你有多优秀,需要更加努力。”

在高强看来,这种模式似乎就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就像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一样,即使心里同意,嘴上也必须管得很严。”

90.6%的受访青少年表示,父母曾对他们进行过言语惩罚青少年逆反心理咋教育,其中30.8%的人承认自己经常这样做。 交互分析发现,经常接受父母攻击性教育的男性比例(32.8%)高于女性(28.6%)。 一线城市受访年轻人比例最高(34.4%),其次是二线城市(32.1%)。

父母的迫害教育还要持续多久? 45.4%的受访年轻人表示,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中学,21.4%的人会持续到大学,12.0%的人会持续到小学,4.8%的人会持续到研究生院,4.1%的人会持续到工作并组建家庭,7.2%的人表示一直会这样。存在。

家长为何选择冲击式教育? 52.2%的受访青少年认为,这可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

“打击式教育可能会挫伤孩子的兴趣,但青少年自我意识不够,所以家长需要这样做。” 高强说,父母永远都是“恶人”。 “比如,我女儿成绩提高了,她会感到骄傲,如果我再表扬她,我怕她会放松下来,所以我还不如给她泼冷水,让她自律一下。”任何时候,就像我要求她出去玩之前,无一例外,虽然我女儿有时不高兴,但我觉得她必须有规则。”

胡夏认为,家长提倡打击式教育的做法是错误的,体现了科学教育理念的缺乏。 “他们认为孩子不能被宠坏,宠坏就是宠坏他们,不能表扬他们。如果表扬了他们,他们的尾巴就会翘起来。但合理的表扬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认为‘ ‘棍棒出孝子’是错误的。”

为什么有的父母会用语言打孩子? 52.2%的受访青少年指出,家长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孩子沾沾自喜。 47.7%的受访青少年指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多做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43.9%的受访年轻人认为,家长希望孩子向优秀的人学习。 在研究方面,40.3%的受访青少年认为,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优点。 31.5%的受访年轻人认为,父母之间的“攀比”心态正在造成困扰。 20.6%的受访青少年认为父母想惩罚孩子。 建立家长权威。

40.2%的受访青少年表示,迫害性教育会引起怨恨、逆反心理。

父母的强制性教育对孩子的实际效果如何? 40.2%的受访青少年坦言会引起反感、逆反心理,33.7%的受访青少年坦言会导致孩子自卑,20.2%的受访青少年认为有激励作用,5.9%的人表示没有变化。

胡夏还表示,每当父母攻击她时,她都想反抗,但父母总是以“父母说什么都听”的态度打压她。 时间长了,她变得很抗拒,说:“我不知道,我该如何表达我的想法呢?” 胡夏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反思了其他事情。 “比如我小时候,就被教育不要长期反抗,长大后,生活、工作中,事情可以商量,但我总是选择退一步。”

“结婚之前,我一直处于一种不太和父母沟通的状态。结婚当了妈妈之后,我逐渐能够理解父母的一些心理,也愿意主动一些。”来接近他们。” 胡夏说道。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数学考满分是在小学的时候,回到家我很高兴告诉妈妈,然后她就问我班里有多少人考了100分,我说6、我妈瞬间就变脸了,说问题很简单,没有体现出他的真实水平。 李童坦言,一开始他很高兴,但听到妈妈这句话,他的心情立刻降到了冰点。 “我妈妈总是劝阻我,有时我什至觉得自己不太喜欢学习,因为即使我学习好也得不到她的认可。”

李童告诉记者,尽管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每次成绩出来的那一天,都是他最不想回家的时候。 “没有取得成果的喜悦,更没有激情。我是一个比较自我意识的人,我妈妈说这样教育我其实副作用很大,让我特别容易缺乏自信。”

父母的强制性教育对受访青少年有何影响? 59.7%的受访年轻人承认,这导致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46.5%的受访年轻人表示叛逆、自暴自弃。 36.1%的受访青少年指出影响亲子关系。 29.3%的受访年轻人认为自己可以时刻保持警惕。 自己,追求进步。 (记者杜元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