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中国食盐“碘强化”使用碘酸钾而不是碘化钾

网上文章截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仔细阅读网上这篇文章后发现,文章语言令人震惊,并提出了几个令人惊悚的观点:中盐“加碘”用的是碘酸钾,而不是碘化钾。 危害健康,这是“美国阴谋”; 碘酸钾是危险化学品; 过量补碘可能“引发甲状腺癌”; 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的背后是一个绝密的“I3050项目”,而该项目的总成本工程师Bo O Sheit博士在向中国网友发出警告的过程中疑似被暗杀。

网上的文章都是真的吗?

问题一:食盐中为什么要加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常识性问题。

据悉,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必须从外界摄入,主要从饮食(包括饮用水)中摄取。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甲状腺激素参与机体新陈代谢,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特别是大脑)的生长发育。 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呆小病是缺碘性疾病的主要表现。 胎儿期和婴儿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在此期间缺乏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克汀病、耳聋、智力障碍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地推广加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问题2:碘化钾和碘酸钾有什么区别?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近日撰文指出,碘化钾或碘酸钾是最常见的碘剂,可以添加到食用盐中,以达到碘化钾的目的。 “碘强化”的目的。

其中碘化钾溶解性好,可以雾化喷洒在干盐上。 但其化学性质不太稳定。 当盐受潮或暴露于潮湿空气、光、热、酸性环境、杂质等因素时,会氧化而失效。 相比之下,碘酸钾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易挥发,不吸水,不流失,易于保存。 记者发现,早在1989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六部门就下发了《关于碘化钾替代碘化钾加工碘盐的联合通知》。 《碘酸钾》,认为用碘酸钾加工加碘盐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防病效果碘酸钾,全国范围内逐步采用碘酸钾加工加碘盐。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我国并不是“唯一”使用碘酸钾作为碘剂的国家。 除中国外,印度、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在食用盐中添加碘酸钾

钟凯还表示,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碘缺乏病控制理事会认为,每天摄入碘0.2-0.4毫克为宜,不超过1毫克是安全的。 《中国医学报》2016年6月2日发表文章指出,事实上,即使按目前世界上的最大使用量计算,通过碘酸钾摄入的碘也不会超过适宜量。 同时,由于我们体内广泛存在天然还原剂,例如“谷胱甘肽”,它可以快速将碘酸钾还原为碘化钾。

这也说明,网上文章中“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有害健康”的说法是错误的。

问题3:碘酸钾是危险化学品吗?

不可否认,碘酸钾确实被列入危险化学品清单。 这是因为碘酸钾是一种氧化剂,可以与某些还原剂一起使用来制造炸药。 钟凯认为,以一袋盐的碘酸钾含量,绝对不可能在厨房里燃放烟花,更不可能爆炸。

其实我们常说的酒精也是一种危险化学品,但合理使用的话,它不仅可以用来消毒,还可以制成酒精饮料。 网上文章的作者认为,“碘酸钾是一种危险化学品,不应该用于食盐中”显然是在混淆视听。

问题4:加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癌吗?

事实上,网络上一直有传言称,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与过量补碘有关。 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据了解,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此前曾发布公告称,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或碘摄入量是否增加、稳定或减少,且主要增加的是直径以下的微小癌症。大于1.0厘米。 据报道,唯一被证明与甲状腺癌有关的因素是儿童期辐射暴露、遗传因素和雌激素过多。

将碘盐与甲状腺癌联系起来的网上文章纯粹是危言耸听。

问题五:文中称食盐中添加碘酸钾是“美国阴谋”。 这种说法可靠吗?

文中绝密“I3050项目”的存在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引用相关证据来证明该项目的存在。

另外,文章提到:“WHO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附属机构。这从侧面证明,我国用碘酸钾代替碘化钾来加工加碘盐,是联合国的阴谋”。国家,因为联合国基本上是由美国控制的。” 有网友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显然对联合国和世卫组织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而且作者的“论证”过程确实缺乏说服力,似乎是“故意的”。 ”。

问题六:那么负责“I3050项目”的Bo 博士是谁?

记者了解到,文章并未介绍Bo-O Shet博士的工作单位和学术背景。 网上也很难找到这个人的信息。 Bo-O Shet博士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凭空捏造的人。 数字。 有网友告诉记者,此人名字的中文音译为Bo O ,与英文脏话“”发音相同,而这个脏话的引申意义纯属无稽之谈。 恐怕这个Bo O Shet博士就是网络文章作者在文章中留下的“彩蛋”,而作者的写作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打造一篇轰动一时的“钓鱼文章”。 所谓“钓鱼文”就是典型的文字恶作剧。 作者利用读者的知识盲点来达到“钓鱼”的目的——与与自己观点不同的特定群体进行游戏。

综上所述,网上发布的文章完全是谣言。

此外,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3月15日起,我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不再在全国范围内“一刀切”。 各地可根据当地居民实际碘营养水平在规定范围内波动。 添加。 以上海为例,为了满足不适合食用加碘盐的患者对无碘盐的需求,上海在全市设立了1400多个无碘盐供应点,分布在全市各区。城市。 具体地址可上上海盐业网(网站)搜索。

(本文由祖北辰协助校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