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青霉素、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及急救方法!

(1)青霉素类抗生素

1、分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

2、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培养基中提取

①含有青霉素F、G、K、X、二氢F等成分

②青霉素G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收率高,应用于临床

③优点: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便宜

④缺点:抗菌谱窄,易被胃酸和β-内酰胺酶水解。 金葡萄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过敏反应。

3、半合成青霉素:耐酸、耐酶、广谱。 →R处的侧链不同。

4.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G,青霉素)

(1)理化性能

① 有机酸。

②青霉素难溶于水,性质稳定。

③以钾盐、钠盐形式存在。

④ 与酸、碱、氧化剂接触很快失效。 (钠盐、钾盐)水溶液容易失效(1天减少50%)。

(2)药代动力学

①口服易受胃酸和消化酶的损害。

② 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分布广泛。

③一般20分钟内达到血药峰浓度。

④半衰期短(

⑤可随乳汁排泄。 不应食用母乳,因为它可能会导致过敏。

⑥跨秘密系统(脑膜炎)→血脑屏障或关节组织发炎时,更容易穿过并发挥作用。

(三)药理作用

① 窄谱、生殖期杀菌剂,对G+、G-球菌、G+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高度敏感。

②低浓度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4)不良反应: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可采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紧急治疗。

①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青霉素的降解产物聚合成青霉素聚合物,很容易与多肽、蛋白质形成青霉素蛋白(立即过敏原)。

(5)耐药性: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一般细菌不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大量β-内酰胺酶,将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成青霉素。 ,并失去活性。

(6)临床应用:一般采用注射剂。

①G+球菌感染: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腺鼠疫等;

②G+杆菌感染:猪丹毒、肺气肿、放线菌病;

③破伤风:应与抗破伤风血清合用;

④局部应用:注射至输乳管、子宫、关节腔内。

(7)维持血药浓度的方法:

①长效青霉素(普鲁卡因盐)。

②长效制剂中添加G钠或G钾。

③与丙磺舒合用,疗效可提高1~4倍。

(8)药物相互作用

① 与丙磺舒、阿司匹林等合用→清消↑

②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协同使用,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

③与抗菌药物合用→清消↓

④与重金属不相容,特别是铜、锌和汞

⑤不能与氨基酸营养液混合使用。

5.长效青霉素

为了克服青霉素钠盐和钾盐在动物体内有效浓度短的缺点,制成了一些难溶于水的青霉素胺盐。 肌内注射后吸收缓慢,作用持续时间长。

普鲁卡因青霉素

(1)特点:肌注后局部吸收慢,达峰时间和维持时间长。

(2)应用:高度敏感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或作为维持剂量。

(3)停药期:弃奶2~3天,牛10天,羊9天,猪7天。

苄星青霉素

六、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

① 或耐酸:可口服

②或酶抗性:β-内酰胺酶不能破坏

③ 广谱:对G菌(氨基青霉素、大肠杆菌)也有效,对部分铜绿假单胞菌也有效

④作用强度不如青色G,且两者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

7. 半合成青霉素的种类:

(1)耐酸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

药品:奥西林

(2)耐酸、耐酶

①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它用于治疗由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②抗菌谱窄,与cyan G相似,但对敏感菌不如cyan G有效

③大多耐酸,也可口服

④药品:苯唑西林()

耐酸、耐酶,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 临床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肺炎、乳腺炎、烧伤创面感染等。弃奶期为3天。

⑤药品:O-氯唑西林()

耐酸、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又称“抗葡萄球菌青霉素”。

临床用于治疗骨关节、皮肤、软组织以及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如奶牛乳腺炎。 弃奶期为2天。

(3)耐酸、不耐广谱酶→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①广谱性:G+、G-杀伤作用,扩大应用范围

②多种酶不耐受:故与青G存在交叉耐药性

③耐酸:可口服

④对抗G+细菌不如青色G有效

⑤药品:氨苄西林()

对 G+ 细菌不如青霉素有效

对G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布鲁氏菌、巴氏杆菌(引起肺呼吸道、尿路感染)等有较强作用,但不如卡那霉素、庆达、多粘菌素等。

⑥药品:阿莫西林()

广谱抗菌,耐胃酸,不耐酶(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可口服或肌肉注射;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不高,在体内消除很快(

用途:对肺部感染、尿路感染、G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可进入脑脊液,治疗脑膜炎。

制剂:阿莫西林片剂、胶囊、可溶性粉剂、粉针剂。

(2)头孢类抗生素

1.来源​​:头孢菌素C最初是从冠状头孢菌培养液中获得的,但其抗菌性较差,毒性较大,故不能用于临床。 后来以此为原料,催化水解得到头孢菌素C(7-氨基头孢菌素)。 酸,7-ACA),在R1、R2等处引入不同的基团,得到一系列半合成头孢菌素(第1代至第4代)。

2.1-4代头孢菌素比较

3、与青霉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抗菌谱广、作用强

②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③低毒、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4、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同,与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结合,抑制粘肽的形成,阻碍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5.头孢噻呋

畜禽专用药第三代钠盐(药剂型)。

(一)药理作用

抗菌谱广:

对G+、G-及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如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

(2)药代动力学特征:

口服时不被吸收。 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吸收很快。 血液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较高。 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 消除缓慢,半衰期长(牛7.1小时,猪14.5小时,鸡6.8小时)。 代谢物(脱氧呋喃酰)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3)应用:由于价格较高,很少用于大中型动物。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感染。

1日龄雏鸡:防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伤寒、巴氏杆菌等与雏鸡过早死亡有关的感染。 (每根羽毛0.1毫克,与马立克幼苗结合)

6.头孢喹诺

畜禽专用药第四代又名硫酸头孢菌素(剂型)

(一)药理作用

杀菌谱广,对G+、G-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敏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

(2)药代动力学特征:

口服后吸收少,肌注和皮下注射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它通过灌流广泛分布在奶牛的乳房中并很快被消除。 半衰期为(牛1.5-3小时,猪1-2小时)。

(3)应用:价格较贵,很少用于大中型动物。

主要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牛、猪呼吸道感染和奶牛乳腺炎。 如牛、猪支气管肺炎(溶血性或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渗出性皮炎等。

(3)β-内酰胺酶抑制剂

1、作用机理及用途:β-内酰胺酶的“自杀”抑制剂(不可逆结合),可与大多数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 一般不单独用于抗菌,而是与其他β-内酰胺类合用。 环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克服细菌耐药性。

2.主要药物:

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口服或注射的化合物。

舒巴坦(青霉烷明矾钠):口服或注射的化合物。

三、用途及比例

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钾(2:1 或 4:1)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2:1)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头孢曲松+舒巴坦钠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共同特点:

①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在碱性环境下抗菌作用增强;

②口服吸收低,故用作肠道感染药物;

③对G菌敏感,但对厌氧菌无效;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敏感,包括耐药菌株。

④损害第八脑神经(听神经),对肾脏有毒性,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

2、分类:

①天然氨基糖苷类:

A。 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

b. 来自微胞菌:庆大霉素

②半合成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

3.链霉素

(1)药代动力学

①口服吸收困难,肌注吸收迅速、完全。 半衰期一般为3~5小时;

②易进入胸腹腔(炎症); 易穿透胎盘屏障,妊娠动物慎用;

③难以进入血脑屏障,治疗脑膜炎无效;

④肌内注射后口服碱化尿液可增强疗效。

(二)药理作用

① 广谱,对大多数G-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布鲁氏菌、产气荚膜梭菌)有效。

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辛辣食物的治疗效果较差。

(三)临床应用

①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畜禽大肠杆菌肠炎、腹泻及猪密螺旋体腹泻等。

②反复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难以恢复。

③一般与青霉素联合使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4)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剂量,家畜10~15mg/kg,家禽20~30mg/kg

(5)停药期:牛、羊、猪18天,弃奶3天

4.庆大霉素

①临床最常用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②广谱,抗菌作用在同类中最强,对G+、G-菌均有效。

G菌:肠杆菌科(大肠、沙门氏菌等)、绿脓杆菌等高效。

G+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碳杆菌等。

③适用范围: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④口服(不吸收)用于畜禽大肠杆菌腹泻等肠道疾病。

⑤耐药性持续时间短,停药后易恢复(与链霉素不同)。

5.新霉素

①氨基糖苷类毒性最强,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和肾脏损害。

②禁止注射,可口服。

③抗菌谱与链霉素相似。

④用途:内服治疗畜禽肠道疾病,特别是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鸡白痢)感染。 注射入子宫或输乳管,可治疗奶牛和母猪的子宫内膜炎和乳腺炎。

⑤用途:

混饮:每100L水5~7g(效价)家禽,连用3~5天

混饲:猪、鸡每1吨饲料77~154克(效价),连用3~5天。

⑥制剂:硫酸庆大霉素可溶性粉预混剂

⑦复方溶液:硫酸新霉素+溴化东莨菪碱溶液

6.阿米卡星(阿米卡星)

①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谱扩大抗菌优,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仍有效。

②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腹膜炎等。

③口服不吸收,治疗全身感染时必须注射给药。

④ 人用药物尚未批准用于兽用临床。

7.大观霉素()

①用途:用于防治肉鸡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霍乱、慢性呼吸道疾病。 对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特别有效。

②制剂:兽药单方少量使用,与林可霉素合用

制成利戈霉素。

产品描述:利戈霉素

①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按2:1的比例配制。

②抗菌谱和抗菌活性较单独使用显着扩大和增强。

③内服,用于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 它还用于猪腹泻和细菌性肠炎(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引起)。

3.四环素类药物

(一、概述

1.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

2.四环素类药物的分类

(1)天然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金霉素)

(2)半合成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甲氧西环素()、米诺环素()

3、抗菌谱:对G+菌、G-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原虫、球虫、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效。

4.四环素类药物的特点:

①酸、碱。 碱性溶液容易被破坏,而酸性溶液则稳定。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是盐酸盐。 该水溶液不稳定,应立即配制并使用。

②抗菌活性:米诺环素>强力霉素>金四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③在胃肠道、饮水或饲料中与Mg、Ca、Al、Fe、Zn等多价离子形成螯合物,影响药物吸收。 →井水(硬水)影响药物吸收

④耐药性严重,与天然四环素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但与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之间不明显。 耐药性是由质粒介导的,可以转移并诱导到其他易感细菌中以产生耐药性。

⑤ 可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和乳汁,胆汁浓度高; 可以沉积在新形成的牙齿和骨骼中(四环素牙)。

5.常用药物

① 土霉素(土霉素)→ 刺激性:

(深部)肌内注射,或作为药物添加剂。 (重复感染)

②四环素:

口服或静脉注射,谨慎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

③金霉素:

外用制剂,或药物添加剂。

④强力霉素(强力霉素、脱氧四环素):

毒性极小,不存在继发感染的不良反应。 广泛用于畜禽呼吸道感染。

6.四环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①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小剂量金霉素(钙)饲料添加剂、土霉素(碱)饲料添加剂

②预防畜禽肠道腹泻和腹泻——阶段性应用,如预防仔猪断奶腹泻,以添加剂的形式

③治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仔猪黄、白腹泻,鸡白腹泻等。

④支原体病:鸡慢性呼吸道病、猪哮喘

— 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⑤局部应用: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等,如土霉素注射液

7.主要不良反应:重复感染

①重复感染(交替菌群):指应用抗生素过程中第二个细菌的重复感染。

4.氨基醇类抗生素

1.氯霉素:禁止用于食用动物。 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人和动物可逆性血细胞减少和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阿芬霉素:

氯霉素,一种广谱抑菌抗生素

毒性:无再生障碍性贫血,轻度抑制血细胞生成。 但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重复感染; 胚胎毒性(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

临床应用:肠道感染(猪黄白痢、鸡白痢、仔猪副伤寒)、鱼、虾、龟、蛙、蟹等细菌性疾病。

3. 氟苯尼考 () → 仅适用于动物。

(1)抗生素:作用于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

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MIC0.2~1.56μg/mL。

②氯霉素耐药菌株对氟苯尼考仍敏感。

③50ppm混饲完全阻止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存活,优于阿芬霉素。

④不引起骨髓抑制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2)药代动力学 → 大部分滞留在肺部,对肺部感染有较强的作用。

①口服和肌注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能长时间维持血药浓度。

②内服被猪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达100%。 ③猪肌内注射半衰期为17.2小时。

(三)临床应用:

①用于牛、猪、鸡、鱼的细菌性疾病,特别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②最早的药物是用于鱼。

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 结构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①红霉素:乳糖酸(注射用)、琥珀酸乙酯(口服)、硫氰酸(兽用)

②泰乐菌素:泰乐菌素是专门用于动物的,自2000年起在欧盟已被禁止作为生长促进剂。

③替米考星:动物专用,肺和乳汁中药物浓度高,用于治疗猪的胸膜肺炎和乳腺炎。

④吉他霉素:吉他霉素、白霉素用于猪弧菌痢疾,用作饲料添加剂。

⑤螺旋霉素:预防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支原体病。 欧盟自2000年起禁止将其用作生长促进剂。

⑥油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⑦两种新型动物:特拉霉素和绞明霉素

3.红霉素

(1)硫氰酸红霉素是动物专用的,可以口服。

(2)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良好,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消除快(t1/2猪1.21h,羊2.78h)。 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可透过脑脊液、胎盘屏障进入关节腔。

(2)药理:对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较强,但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细菌无效。 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可恢复敏感性。

(3)适用范围: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家禽慢性呼吸道病、支原体肺炎等支原体疾病。

4.泰乐菌素

(1)动物专用、酒石酸盐(口服)、磷酸盐(预混剂)

(2)药理:对G+菌、支原体作用较强,对G-菌作用较弱; 对牛、猪、鸡等有促生长作用。

(3)用途:可有效防治猪、禽支原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预混料充当生长促进剂。

(4)制剂: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注射用泰乐菌素、泰乐菌素注射液(马类动物注射用死刑)、磷酸泰乐菌素预混剂、磷酸泰乐菌素+磺酰胺两用嘧啶预混剂(协同作用)。

5.替米考星

(一)畜禽用半合成抗生素。

(2)抗菌谱:与泰乐菌素活性相似,尤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抗菌活性更强。

(3)药代动力学:口服和注射后吸收很快,但不完全。 组织渗透性好,在肺和乳腺组织中浓度高,尤其在乳汁中持续时间长。

(4)用途:适应症用于治疗畜禽肺炎(猪胸膜肺炎、巴氏杆菌、支原体)和哺乳动物乳腺炎。

(5)制剂:替米考星预混剂、溶液、注射液(猪注射液有毒)

(6)体药期:猪14天,鸡10天

6. 吉他霉素(贝林霉素、柱霉素)

(1)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2)适用范围:用于猪的G+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病、弧菌痢疾等引起的感染; 饲料添加剂(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3)制剂:吉他霉素预混剂因对胃有刺激性,且在胃酸中易降解,常制成肠溶溶剂型。

7.特拉霉素

(1)美国辉瑞公司2002年推出的大环内酯类半合成动物抗生素。

(2)抗菌活性优良:用于放线杆菌、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牛呼吸道疾病。 具有用量小、一次性给药、残留低、动物专用等优点。

(3)超长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 肺组织中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浓度,在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中有明显蓄积。 猪肌肉注射时,F=100%以上,T1/2=65~70h。

(4)制剂:“瑞可欣注射液”(辉瑞公司)

6.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1.林可霉素(林可霉素)

①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吸收不完全,猪体内吸收20~50%; 肌注后吸收良好,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肝、肾、骨、胎盘),消除半衰期长(6~10h);

②用途:用于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与大观霉素(1:2)合用,形成利戈霉素。 低剂量林可霉素用作促生长饲料添加剂。

2.克林霉素

口服比林可霉素吸收更好,抗菌作用比林可霉素强4~8倍。

7. 肽类抗生素

1.杆菌肽(锌):

内服时几乎不被吸收。 它对肾脏有剧毒,不宜用于全身感染。 欧盟自2000年起禁止将其用作生长促进剂。

2.多粘菌素B:

谱窄,用于阴性杆菌感染,因有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局部使用。

3.(硫酸)粘菌素:抵抗素、多粘菌素E

口服不被吸收,用于治疗大肠杆菌腹泻及其他细菌性痢疾。

4.维吉尼亚霉素(速施肥):促进生长,预防细菌性疾病。

人类医学中仍然有永恒的霉菌可以治愈房屋; 希伯来书 94

5.粘菌素

(1)药代动力学:口服后不易吸收。

(2)抗菌谱:窄谱杀菌剂,对G型肠杆菌(大肠杆菌、巴氏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布鲁氏菌等),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3)功能主治:促进生长、预防腹泻。 畜禽大肠杆菌腹泻、其他耐药菌性痢疾,或外用局部感染(烧伤、外伤中的绿脓杆菌感染,眼、耳、鼻局部细菌感染)。

(4)毒性作用:注射和吸收可能引起肾脏和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6.维吉尼亚霉素

(1)口服几乎不吸收,主要随粪便排出。

(2)抗菌谱:对G+菌(包括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作用较强,对支原体有效,对G-菌无效,不易产生耐药性。

(三)适应症:

①小剂量:畜禽促生长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率。

②中剂量:预防细菌性痢疾。

③大剂量:防治鸡白痢、坏死性肠炎、猪痢疾等。

(4)用量:混饲给药,每1吨饲料猪10-25克,鸡5-20克。

(5)停药期为1天。

8.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

1.泰妙菌素

(1)天然抗生素又称太米林、致远精,是截短侧耳素的衍生物。

(2)药代动力学:口服生物利用度高(>90%),分布广泛(组织和乳汁),主要通过胆汁随粪便排泄。

(3)药理作用:对G+菌、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密螺旋体等作用较强,但对G-肠菌作用较弱。

(4)临床应用:鸡慢性呼吸道病、猪哮喘、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梅毒螺旋体痢疾等。低剂量即可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5)不良反应:

① 禁止与聚合抗生素(莫能菌素、盐霉素)合用,可能引起中毒。

②过量食用畜禽会引起呕吐、流涎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6)制剂:富马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预混剂

2.(瑞士诺华公司)

(1)新一代畜禽用截短侧耳素半合成抗生素,属于第二类化合物。 二代菌元晶比泰妙菌素更强。

(二)临床效果:

①用于牛、猪、鸡等呼吸道感染(支原体病)。

②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猪痢疾。

③结肠菌毛样短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猪结肠螺旋体病(结肠炎)。

④劳索尼亚细胞内感染引起的猪增殖性回肠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