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如果不进行干预,2005年至2015年间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目前,中国每年有1.4至150万人死于癌症,而20世纪70年代为70万人。 过去三十年,癌症数量增加了一倍。 由于如此高的死亡率,人们对癌症存在很多误解。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们踩过的癌症“坑”。
误区一:癌症就等于死亡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癌症防治的“3 1/3”——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来治愈,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来治愈。 3.癌症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前1/3是可以预防的,相当于还没有患癌症; 第二个1/3的关键是早期发现。 如果及早发现,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第三个1/3是因为发现晚,所以只能延年益寿,不能治愈。 可见,要治愈癌症,必须及早发现。
因此,在诊断癌症时,需要正确、科学地治疗。 不要太害怕癌症,认为得了癌症就等于死亡,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或者你害怕癌症而轻易选择自杀等等选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2019年11月的一则新闻:深圳一女子因下腹疼痛被诊断出肠癌。 但在网上查找信息后,她确定自己100%患有肠癌。 出于对癌症的恐惧,又不想拖累家人,她选择了自杀。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个社会问题:人们对癌症缺乏正确认识,健康知识仍需加大力度普及!
误区二:如果癌症无法治愈,就会损失人员和金钱。
癌症能否治愈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素质。
因为癌症只是一个统称,不能代表不同类型的癌症,所以我们得看癌症的类型。 有些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我们来谈谈发生的事情:
例如,某人患有甲状腺癌,但认为它是癌症。 听说癌症是不治之症,而且要花人费钱,所以最好不要治疗。 然后这个人踩到了“陷阱”,害了病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甲状腺癌发展比较慢,生长缓慢,不易发生转移。 它是一种相对惰性的癌症。 这些癌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长的生存时间。 对于大多数甲状腺患者来说,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是一种预后非常好的癌症。
例如前列腺癌、肾癌、乳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某些类型的皮肤癌、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等,这些都是预后良好的癌症。
还有早期癌症,治愈率在80%以上。 因此,当诊断出癌症时癌症,需要考虑癌症的类型、分期或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来考虑治疗方案。
误区三:治疗会加速死亡,但不治疗会让你好起来
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听过一些传闻——癌症治疗会使病情恶化,不治疗就该吃吃喝喝旅游。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这样吗? 我听说某某不治疗就活得更长,甚至不治疗就痊愈了,某某治疗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在妖魔化癌症。
癌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发生癌前病变的时间较长,可能需要10年、20年、30年等。而且,在癌症早期,大多数癌症是无症状的,而且非常隐秘,很难被发现。 然而,当出现症状并去检查时,大多数癌症已处于中晚期。 因此,随着癌症早期筛查的普及,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至于为什么有人说癌症治疗会加速病情进展,很快导致死亡?
追根溯源,发现癌症时,癌症已经是晚期,癌症高度恶化,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的其他并发症,最后是患者的身体状况。 癌症治疗的原则是先治病。 如果不能治愈,那就是延长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至于为什么有的癌症患者不治疗就能痊愈?
这样的例子确实存在,但很少见。 据统计,全球有1000例,我国有10例。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确实非常罕见。 至于患者为何不经治疗就康复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没有研究过。 只能说明这些患者身体状况良好,体内的免疫细胞已经击退了癌细胞,慢慢康复了。
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患者乐观的心态和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癌细胞。
因此,建议癌症患者在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后,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适当锻炼身体来对抗癌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甚至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