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用时挑出杂质,捣碎,磨成细粉。
《雷公炮制论》:“入药时,将侧柏研末加水调入瓷锅内,将琥珀放入研末,置火上煮,从巳至深,便有是异光,将其捣成粉末,然后过筛再用。”
【性味】甘、平。
1、《别鹿》:“味甘、平、无毒。”
2.《海药本草》:“温。”
3、《本草纲目》:“味甘,性平。”
【归经】入心、肝、小肠经。
1、《雷公炮药性解说》:“入心、脾、小肠三经”。
2、《本草纲目》:“入少阴、太阳、足厥阴经”。
【功能与主治】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尿通淋。 可用于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尿、小便不通、妇女经闭、产后瘀腹疼痛、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
1、《别录》:“主平五脏,安神,祛瘀,通五淋。”
2、《药性论》:“治产后瘀血疼痛”。
3、《本草纲目》:“止血,生肌,止疮”。
4、《日化子本草》:“强心,明目,止心痛,癫痫,断结”。
5、《本草纲目》:“调旺,平水”。
6、《珍珠囊》:“利小便,清肺”。
7、《本草纲目》:“清心肺,祛瘀,祛痰涎。”
8.《玉梓药液》:“凉肺清肝,研翳,定心,去白浊精,去死胎衣,治疔毒,止渴除烦,安胎。”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或散,3~6分钟。 外用:研末撒。
琥珀色
琥珀的作用:
1、心安理得、心安理得
琥珀味道甘甜,性质平静。 入心、肝经。 它味道甘甜,营养丰富,具有镇静作用。 具有镇惊、安神作用。 常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等症。
2、活血化瘀
琥珀味甘,入肝、心经。 味甘,能补肝血、心血。 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常用于产后瘀血阻滞腹痛、妇女闭经、跌打损伤等症。
3、利尿通淋
琥珀味淡,入脾、膀胱经。 其味淡可利尿,健脾祛湿,可利尿。 常用于淋病、血尿、小便不通等病症。
4. 红宝石
《内经》:“养气不顺肉身之规,则生痈”。 症状:初期患处皮肉间突然肿胀不适,皮肤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发红,灼痛。 后来逐渐扩大,又肿又硬。 轻者无全身不适,治疗后肿胀变软消散; 严重者可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舌苔黄腻、脉数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琥珀易于使用。
5、痛经、闭经、心腹刺痛、肿块堆积
6、本品入心肝血,具有活血通经、散瘀祛瘀的功效,治疗血瘀气滞所致的痛经。 可与当归、郁金、首乌等活血行气药同用,如琥珀散(《灵源方》); 用于治疗血瘀、闭经,可与水蛭、虻、大黄等活血调经之品配伍,如虎婆健丸(《生慧方》)。 若用于治疗心血瘀滞、胸痹心痛等证,常与三七同用,研末内服。 治疗肿块,可与三棱、龟甲、大黄等活血消炎、软化散结的药物同用。
7. 淋病、出血
本品有利尿通淋作用,可用于治疗淋证、小便频数、小便不利、痞急等症。 单独使用时有效。 如《仁斋治治方》,以琥珀粉制成,与灯心汤服下。 治疗石淋、热淋,可与山金钱草、海金沙、木通等利尿、剧烈淋药等利尿药同用。 由于琥珀能散瘀止血,特别适合治疗便血。 近年来,吞服琥珀粉对治疗淋证伴血尿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8.治疗疤痕疼痛
尤其对于血瘀、腹痛者,可活血化瘀。 常与三棱、龟甲等搭配。
9、耐酒精
俄罗斯人将琥珀酸视为重要的解酒药物,以减少人们对酒精的痴迷。 可以快速减少因过量饮酒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0.1克片剂一刻钟内起效,俄罗斯琥珀是良药。
10、防病毒、杀菌
中世纪瘟疫流行时,人们利用燃烧琥珀释放的烟雾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据《》记载,“没有一个琥珀修行者因瘟疫而死亡。” 时至今日,琥珀仍被用于芳香疗法。 几个世纪以来,琥珀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防腐剂,并被制成婴儿奶嘴、勺子、烟嘴和烟枪等器具。 17世纪还发现了用琥珀制成的茶罐。
琥珀色
附中药:
1. 治小儿惊风,风寒温病,热邪烦躁,痰咳气短,疮疹欲惊:琥珀、天珠黄各一两半,檀香、人参、白茯苓,草末三两,枳壳(麸炒)、枳壳(麸炒)各一两,水朱砂五两,山药一斤(锉小,小火炒至热透)、丹南星一两、金箔100张(去掉保护纸,取成药一两,一起放入研钵中,用极细的研杵搅匀)最好在使用药物之前)。 前十二味,除朱砂和金箔外,不磨,其余十味都在其中。 檀香不会过热。 九种口味或晒干或烘烤。 将它们一起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均匀。 每取两层朱砂和金箔,取新鲜的。 将一盎司井水倒入砂浆中并搅拌均匀。 制成绿豆大的丸,阴干。 与葱汤同服。 对于 100 天内的婴儿,每粒药分 3 次服用。 两岁以上的,服用一到两粒。 (《活幼心书》琥珀宝龙丸)
2、治天雕惊风抽搐:琥珀粉一分,珍珠粉一分,朱砂粉半分,铅霜半分,赤芍粉一分半。 拌匀,一次取一字,加入炒好的金银薄荷汤拌匀下,不费时间。 (《小儿保健总方》琥珀散)
3、治小儿惊风: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 最后,猪肉奶味在嘴里。 (《任斋志志方》)
4、治小儿胎儿癫痫:琥珀、朱砂各少许琥珀,全蝎一支。 日毕,服麦冬汤。 (《任斋志志方》)
5、治健忘、精神恍惚、失眠: 琥珀、羚羊角、人参、白茯苓、远志、甘草各等份。 上半部分是用细粉、猪心血和炼蜜丸、大芡实制成的,上面覆盖着金箔。 每次服灯心汤一丸,嚼服。 (《净月全书》琥珀多美丸)
6、治疗后疲倦睡不着:琥珀、珍珠、熟地、甘草各1钱,当归、黄连各3钱,朱砂2钱。 上面是粉,米糊团子,玉米那么大。 每次服三十丸,食后服麦冬汤。 (《活心系》琥珀安神丸)
七、治心经火行小肠,痰浊涩痛,痰淋者:琥珀一钱,芦笋一钱五十钱,麦冬一钱五十钱,五分。生地黄1分,丹参2分,丹皮2分。 赤芍、羊肉各一钱,甘草芽五钱,淡竹叶二十片,灯芯三尺。 (《一春一衣》琥珀导赤汤)
8、治心经积热,小便赤涩,淋漓疼痛:琥珀研细末,每次半钱,加入浓煎黄花菜食用。 (《杨家藏方》忘忧散)
9. 治尿血: 琥珀粉,每剂二钱,灯芯汤。 (《任斋志志方》)
10、治妇女月经不调:琥珀一两(细研,加醋三升熬成糊状),马蝇半两(去翅、腿,煎黄),水蛭半两。 (炸至黄色)、桂皮三两(去皱皮)、桃仁一两(去皮,削尖,双核,不要磨碎,生用),川大黄3两(生用)。 将药捣为末,与琥珀膏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服三十丸,温酒服下。 (《盛惠芳》琥珀简丸)
11、治经前或经后出血、出血、瘀血、死胎,并补胎、安神宁神:琥珀、乳香、没药、朱砂各1/3分,少许麝香。 各细研细,用大糯米种子为丸。 每次服一粒。 若腹痛,可与姜汁、小儿大便、酒同服。 (《核万金方》琥珀丸)
12.治产后恶露,气逆,郁闷刺痛:琥珀,郁金,牛膝(酒浸,切,炙),虎杖,牡丹皮各半,当归(切,炙),干熟地黄(烤)、肉桂(去粗皮)、桃仁(泡汤、去皮、尖头、双仁、麸炒)、大黄1/2份(锉、烤)、马蝇1盎司(去翅、脚,煎至黄色)、芒硝一盎司。 添加十二种口味,大致捣碎并过筛。 每次取二钱匕,水一杯,煎百分之七十,去渣,温服。 (《琥珀汤》出自《圣姬总录》)
13、止血生肌、安神明目、散结理气、产后出血、小儿枕痛:琥珀一两、龟板一两、荆三梅一两、半个紫堇一两,没药半两。 ,大黄六泰铢。 煮烂为末,空酒饮三钱匕,每日再服。 (《海药本草》)
14、治痈背,已成脓,恐毒气不能出而内犯。 先服此丸,护膜护心,又散血解毒:明矾一两钱,雄黄一钱二钱,琥珀一钱(磨得很细),白玉一钱二钱。朱砂,黄蜡一钱,蜂蜜二钱。 四种口味,先磨得很细,然后将蜂蜜和蜡放入铜勺中融化。 待蜡离火,蜡四边稍凝固时,加入药物,搅拌均匀,直至结块。 一人将药用火稍微烘烤一下。 、中守己丸,以小绿豆、大粒制成,裹以朱砂,贮于磁罐中。 每次服20~30丸,食后白汤服下。 病重者,早晚各服2~30粒。 (《正宗外科》琥珀蜡明丸)
15、治高处坠落血瘀:刮琥珀屑,酒服方寸丁,或蒲黄三两丁,日四五次。 (《外台秘方》)
琥珀色
中药配伍:
配全蝎:本品味辛,主肝经,有通经经络之性,能通经寻风,故有较好的熄风止痉、祛风散结作用。缓解疼痛。 琥珀味甘,性平。 入心、肝经,能安神宁神。 还可以散瘀止血。 利尿通淋。 两药同用,一者善熄风解痉,一者善镇惊安神。 二者相辅相成,具有较强的平肝熄风、镇惊安神、祛风通络、缓急止痛的作用。 临床上最适用于惊风、癫痫等病症。
配枣仁:枣仁味甘、酸、平,能补肝血、益心阴定神,善于治疗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惊慌、心悸等。 。 琥珀味道甘甜温和。 具有安神、安神作用。 还可以补肝养血。 两药同用,具有安神、安神、养肝血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等症状。 枣子与琥珀配合,疗效显着。
配金钱草:本品味甘淡,入肝、肾、膀胱经。 能利尿通淋、清肝胆湿热、消除结石。 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 琥珀味甘性平,入肝、肺经。 肺为水之源,能调节水道,隶属于膀胱。 它们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两药合用,可加倍利尿通淋之效,治疗淋病引起的血尿、小便不通。 有很好的效果。
搭配金银花:金银花性味甘寒,最能清热解毒。 《本草纲目》:“其善解毒,故为治疗痈肿、疮毒、癣、杨梅、风湿的重要药物。” 琥珀性味甘平,善于养血散瘀。 两药合用,不但能清热解毒,还能养血补虚、散瘀止痛。 临床治疗痈肿疮毒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