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女性阴道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学与结果报告规范化指南

本期文章引用格式: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血液体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测和结果报告标准化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1): 10-17.

本文由《中华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联合发表。

为推动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查及结果报告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多学科学术互动与交流,检验医学新媒体于3月7日至7日举办了“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查及结果报告标准化”研讨会。 2023年12月8日,“指南解读研讨会”线上学术活动,本文还穿插了专家的讲座视频供大家学习。

白带检测是通过检测女性生殖道是否有内部环境变化或感染情况来辅助诊断阴道炎症的基本项目。 但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的阴道分泌物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测操作和结果报告尚未规范。

《阴道分泌物临床检测及结果报告标准化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对阴道分泌物的手工检测。 它们旨在标准化测试过程、结果报告和相关质量要求,并为实验室操作人员提供实验操作。 为流程、检验结果审核和报告出具提供参考。

《指南》共提出11条建议:

1:建议旋转阴道侧壁1/3来收集阴道分泌物,直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分泌物附着在拭子上。 若分泌物量过少,可从阴道后穹窿处采集。

2:阴道分泌物检测应避免采集宫颈粘液,以免pH值发生变化。

3:标本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唯一标识并送检。 如果检测阴道毛滴虫,要注意保暖、保湿。 收到样品后应检查样品质量。

4:分泌物的颜色、质地和数量常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其性质易受采样和运输影响。 建议临床医生进行妇科检查。

5:宫颈粘液、精液、血液或预湿的拭子会影响阴道分泌物的pH值。

6:湿涂片镜检应观察上皮细胞、杆菌、球菌、白细胞及线索细胞、阴道毛滴虫、真菌等有形成分。 滴加氢氧化钾可提高真菌检出率。

图7:基于相差显微镜的评分标准可用于AV的辅助诊断。

8:清洁度的测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建议仅用清洁度来诊断阴道炎症。

9:干膜染色镜检有利于形成成分的鉴定,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 基于革兰氏染色的评分可用于 BV 的实验室诊断。

10:建议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报告采用三级报告模式,各实验室可根据检测内容选择。 一级报告可包括形态学检查、化学检查和阴道微生态评价,可根据医嘱进行选择。 形态学检查应包括清洁度、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结果。 二次报告可结合形态学、化学检查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给出倾向性诊断建议。 3级报告可为临床使用提供合理的进一步检测建议。

11:阴道分泌物检测应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并参与室间质量评价或实验室间比对。 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并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考核以及人员之间的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上下滑动查看

1.标本的采集和运输

用于取样的设备必须清洁、干燥、无菌且不含化学品或润滑剂。 根据检查项目要求,用1~3支消毒拭子旋转取样阴道侧壁1/3。 拭子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分泌物。 如果分泌物量太少,也可以从阴道后穹窿处取样。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在室温下送检。 过程中注意生物安全防护,避免管破裂。 如果需要检测阴道毛滴虫,应注意保暖、保湿,并立即送检。 测试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常规白带检测应避免采集宫颈粘液,以避免 pH 值假性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标本时,如果患者正处于月经期,或者采集前24~48小时内有过性交、洗澡、阴道灌洗、阴道内用药、使用阴道润滑剂等行为,这些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检测结果。

不合格标本包括但不限于无标签或标签错误的标本、容器破裂、涂片无上皮细胞、超过规定时间送检的标本等。 实验室应当拒绝不合格标本,及时向诊所说明不合格原因,并保存相关记录。

2. 体检

1、分泌物的特点:正常的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稀薄,无腥味。 其特性和分泌量与雌激素水平以及子宫或阴道粘膜充血程度密切相关。 阴道分泌物的特性容易受到采样和运输的影响,在实验室中很难判断。 建议临床医生进行妇科检查。

2、pH值:正常阴道环境呈微酸性,pH值维持在3.8~4.5,是反映阴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pH 值升高表明可能存在感染,例如细菌性阴道病 (BV)女性阴道,其 pH 值通常>4.5。 pH值通常由临床医生在床边用干棉签擦拭阴道侧壁并在精密pH试纸上滚动来测量。 注意宫颈粘液、精液、血液或预湿的拭子会影响阴道分泌物pH值的检测。

3.形态学检查

1. 湿涂片显微镜

首先,在低倍率(10×10)下快速浏览整个载玻片以评估涂片质量。 然后用高倍镜(10×40)仔细辨认。 建议随机选择至少10个高倍视野在显微镜下观察上皮细胞、杆菌、球菌、白细胞,进行清洁度分级。 同时观察是否有线索细胞和阴道毛滴。 昆虫、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

湿式封片有助于检测阴道毛滴虫。 添加1~2滴10%氢氧化钾溶液,可快速溶解细胞、阴道毛滴虫、粘液丝等形成成分,从而提高真菌检出率。 湿涂片法没有检测到阴道毛滴虫和真菌,这并不排除病原微生物感染,因为与核酸扩增法(NAAT)检测滴虫和培养法检测真菌相比,湿涂片显微镜的灵敏度为约50%。 。

(1)清洁度判定标准见表1。 I度至II度大多是正常的,而III度或IV度则为异常。 然而,清洁度的测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临床实践中清洁度不再简单地用来诊断阴道炎症。 随着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清洁度的应用价值逐渐下降。

(2)Amsel标准是BV诊断的临床标准。 操作简单,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不高,成本低。 因此,一些实验室条件有限的基层机构往往依靠这一标准来诊断BV。 但与革兰氏染色镜检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特别是敏感性仅为60%~72%,极易导致漏诊。

(3)目前国内外推荐的需氧性阴道炎(AV)辅助诊断评分标准。 具体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然而,该方法使用相差显微镜进行直接湿涂显微镜检查,无需染色。 一些有形部件难以识别,限制了使用范围。

2. 干膜显微镜

(1)革兰氏染色

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 革兰氏染色后的念珠菌和细菌形态易于识别,细胞成分更加清晰,便于观察细胞、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见表3; 还要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评价阴道菌群的变化,包括菌群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等。

阴道分泌物革兰氏染色镜检是BV实验室诊断的参考方法。 它用于评估乳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其他拟杆菌门和弯曲杆菌的 BV 特征。 该评分可用于 BV 的实验室诊断。 具体评分标准见表4。

(2)其他染色方法

除革兰氏染色外,临床上还使用其他染色方法。 例如,巴氏染色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有助于检测异常细胞,但无法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荧光染色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但成本较高,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

4.化学检查

1.胺试验:新鲜涂片直接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可释放出游离氨,并产生鱼腥味,则胺试验呈阳性,可用于辅助BV的诊断。

2、干化学检查:通过干化学酶法检测特异性标记酶,可以反映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评估阴道健康状况,辅助各类阴道炎的鉴别诊断。 干化学测试应包括唾液酸酶、过氧化氢和白细胞酯酶。 近年来,脯氨酸氨肽酶、乙酰氨基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和凝固酶也已应用于临床,但应用价值有限,可根据临床需要和病情选用。

5、结果报告

建议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报告采用三级报告模式,各实验室可根据检测内容进行选择。 一级报告为描述性报告,简要描述分泌物的微观形态特征并报告化学检测结果; 二级报告可根据检测结果给出检测提示,并提供1~2条倾向性诊断意见; 第三级报告可以推荐进一步的检测方法,如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 级报告:描述性报告

一级报告以医嘱和实验室检测项目为依据,可能包括形态学检查、化学检查和阴道微生态评估。

1.形态学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清洁度、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等,并应重点报告对临床诊断重要的形态学信息,并提供必要的细胞形态描述。 所有结果应提供正常参考范围。

2. 化学检查:化学检查结果报告为定性阴性(-)或阳性(+)结果。

3、阴道微生态评价:阴道微生态评价标准可参考《阴道微生态评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除上述形态学和化学检查结果外,还可采用补充指标来评价细菌菌群的状况。

如果可行,可以使用图形报告。

2 级报告:诊断建议

根据上述所有形态学、化学检查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检查者可以给出1~2条倾向性诊断建议。 如果在显微镜下检测到真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则可能表明VVC; 如果检测到阴道毛滴虫,则可能表明电视的存在。

3 级报告:检查提示

根据形态学和化学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可以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进一步检查建议。 注意,当镜检结果与化学检查结果不一致时,应以镜检结果为主。 也可能建议通过培养法或 NAAT 进行确认测试。

如果怀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侵入引起的混合性阴道炎或复发性VVC,可通过阴道微生态评价或培养方法进一步检测,包括疑似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供临床治疗。 为针对性用药提供参考。 当对阴道毛滴虫的检测有疑问时,建议使用NAAT进行诊断。 该方法是诊断电视的国际金标准。

6. 质量控制

1、室内质控:体液定性检测项目至少应使用阴性和阳性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 每个工作日至少检测一次,偏差不得超过1级。 消极的不能视为积极的,积极的也不能视为消极的。 。

2、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或能力验证:已开展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包括:乙酰氨基糖苷酶、唾液酸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脯氨酸氨肽酶。 对于尚未进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的检测项目,可以参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将尚未进行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测项目与其他同类项目进行比较。临床实验室,或使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

3、人员要求:负责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检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并定期进行人员间比对,确保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每年至少两次,每次至少使用5个新鲜临床样本(其中2个正常水平和3个异常水平)进行比较。 ≥80%的结果通过比对,符合要求,记录保存至少2年。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并利用显微照片(包括正常和异常成形成分)或其他形式进行形态学评估,检验人员应能正确识别至少80%。 如果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估,应定期组织科内疑难病例讨论。

参考文献省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