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心理健康

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十大表现】

其实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十大表现】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十大表现】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食物就像是要吞掉我的黑洞”

暴瘦30斤后,叶子每晚都在失眠。

“食物就像是要吞掉我的黑洞,我每天晚上都不想睡觉,很怕醒来之后就要面对它们。”叶子今年22岁,从她第一次过度节食触发厌食开始,已经十年了。

“考不到第一名,那我就要做最瘦的。”叶子说自己从初中开始就在节食,“在学校食堂只吃热量低的或者少吃”。

叶子的体重降了下来,身体状况也出现问题,多项检查指标显示异常。从前她可以围着操场跑20圈,到了中考体育考试前,她却连一圈都很难跑完。“我至今都记得那时老师把我拉到一边,问我了一个终身难忘的问题——‘你是不是有什么疾病?’”

彼时,家人和医生都认为是因为叶子有胃病,导致了营养不良。

叶子的节食没有停下,面对食物,她就像一根时刻紧绷的弦。

某一天,这根弦突然断了。

叶子开始出现贪食的症状——大量进食,再因后悔而不停催吐,174cm的身高,体重飙升到160斤。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进食问题,但进食障碍确诊不久后,她又被诊断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在青春期里,我表现得很优秀,有苗条的身材和优异的成绩,但这些背后有很多黑洞是没有人看到的。”

叶子住院时的饭食 受访者供图

叶子的学业按下了暂停键,她不得不推掉了国外大学的录取机会,“这是我的心碎得最彻底的一次”。

“基因给进食障碍上了膛,环境扣上了”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这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等,属于精神类障碍。

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贪食是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催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暴食症则是反复出现暴食但无抵消行为。

对于病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官方网站2016年发布的《进食障碍常见问答(二)进食障碍的识别与应对》写道:“准确的病因未知。似乎各种因素都起作用,包括遗传的、家庭行为的和文化的因素。”

有7年进食障碍经历的何一借用了一个比喻:“基因给进食障碍上了膛,环境扣上了。”

何一回忆说,大学期间,身边几乎所有的女孩都在减肥,她也尝试过多种方式——苹果三日减肥法、吃减肥药和泻药……

想起那段时间,何一说,自己不仅常常暴食和催吐,还过度运动,体重也像溜溜球一样反复跳跃。“当时很偏执,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我都记不清自己进行过几轮减肥了。”

直到一个月内接连两次因为催吐吐出血,何一才慌了。她想要寻求帮助。

那是在2013年前后,何一发现国内对于进食障碍的治疗与研究非常少,加上强烈的病耻感,她决定自己买书,跟着书上的方法治疗。

身体的状况渐渐有所改善后,何一鼓起勇气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诊,她期待医生能够给予她一些心理方面的支持与建议。

但去了医院她才知道,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是不同的工种,精神科医生只开具诊断和用药、做简单疏导,但并不能提供心理咨询。

而这,也正是不少进食障碍患者的认知误区之一。

“一滴”公众号制作的卡片 受访者供图

“我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应该只关注身材”

今年9月底,苏泽从广州赶到上海,住进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病房。此前,因为厌食症和低体重,苏泽已经在广州接受过心理咨询。

他刚刚满18岁,正应在教室里全力备战高考,但厌食症导致他精神涣散、情绪不稳,严重影响到了生活。由于在广州没有得到合适的医治,苏泽就来到了上海。

他告诉中新网,自己住的是开放式病区,治疗手段包括:安排精神动力学等心理学课程、饮食治疗、个人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方面。

“饮食健康和身材,到底选哪个?”这个问题贯穿了苏泽整个治疗过程。

“我瘦下来就有很多人夸,随便拍一张都好看,对于身材怎么可能不焦虑呢?”

大庆油田总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谌彪向中新网介绍道,进食障碍患者往往因为外界评价和自身压力,导致不健康的饮食和运动,在影响了情绪和身体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出现催吐等行为。

“来的患者最常说的一句就是:‘大夫,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控制不住’。”谌彪说。

他认为,应该对进食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治疗,通过建立家庭、医生、病友等互助团体,以形成支持系统,并用药物辅助,共同帮助患者矫正思维,改变行为。“得让他们明白:我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应该只关注身材,要训练自己发掘自身的优点。”

而进食障碍康复之后的何一萌生了成为心理工作者的想法。

她选择转行,读了临床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以学习更多关于心理干预的知识。她还成立了名为“一滴”的公众号和知乎号,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运营,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科普,帮助进食障碍者了解更多关于病症的知识。

在何一看来,患者多阅读一些自主康复的指南、参加一些线上的病友互助会也是一些有效的治疗手段。

“一滴”公众号制作的卡片 受访者供图

杭州市儿童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王舒悦补充说,进食障碍患者的饮食治疗也很重要。

她指出,因为进食行为异常导致的肠胃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治疗需要根据临床诊断,通过配置科学的医学配方食品,有针对性地矫正患者饮食习惯,才能平衡营养。(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进食障碍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何患病人数越来越多?

人民健康网

本期节目:节食、暴饮暴食、催吐、绝食……该如何摆脱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指进食方面出现的异常态度和行为,在这样一种异常下,人体会面临生理、心理很多方面的损害。目前在学科里面主要有三种分类,一种叫神经性厌食症;还有一种是神经性贪食症;再有一种是最近一些年才得到重视的叫暴食症,也叫暴食障碍。

在我国,进食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一般来讲,进食障碍一般多见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少年和成年女性。有一项在高中生、大学生群体中做的流行学调查,显示人群患病率大概在3%-6%,但是这个数字并不是一个大规模的流调,所以也不是那么准确。即使发病率的调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清晰可见的是近年来,临床中进食障碍的发病率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进食障碍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近年来,经济水平的增长使得物质资源丰富,食物的易获得性也影响着人们的进食习惯。另外是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追求的时尚、文化都提倡以“瘦”为美,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人们一味的追求体重、体型的“完美状态”;同时减肥的手段、工具种类的丰富,都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心理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时尚,对自我价值、自我认同也更多地放在了外在形象上,再加上很多时候人际交往的压力,生活中的孤单感、求而不得的失落感,对未来的迷茫等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疾病发生的风险。

生理因素:无论是神经性厌食症还是神经性贪食症,发病都有它的生理基础。如果很多人让自己长期处在一个节食、饥饿的状态,或者是较低体重的状态,大脑的认知和情绪的反应、注意力的集中都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人的注意力更偏向于体型、体重方面,长此以往更是增加了心理压力,发展为进食障碍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总而言之,种种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

专家倡导,要培育更加全面的、更加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瘦”并不是最终目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体重和身材才是最好的追求目标。

更多贴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直播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专家简介

李雪霓,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三科病房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委员。

擅长:进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用户评论


江山策

这个分类挺详细的,我朋友最近好像有些这些症状,感觉可能是进食障碍,看完这篇文章我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帮助她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我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身边也有经历过进食障碍的人,很多时候他们的痛苦无法被理解,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这些症狀,早日得到帮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我以前以为进食障碍只是一种节食引起的偏执心态,看完这篇文章才知道真相远比想象复杂得多。这真的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疾病,需要专业人士的治疗才能够痊愈,而不是简单的意志力问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箜篌引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學生,我覺得這篇文章總結的很好!對進食障礙症狀的描述非常準確,也提醒了我們注意身邊朋友或家人的异常行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这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因为我本人曾经也经历过一些进食障碍的表现。当时的我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从未想过寻求帮助。幸好最后找到了合适的治疗方法,现在一切都好多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开心的笨小孩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进食障碍的真相。希望这篇文章能够鼓励那些在挣扎的人勇敢说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这个标题读起来就好像是在吓唬人一样,进食障碍确实很可怕,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害怕去面对这个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我赞同作者的观点,进食障碍的确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得到专业治疗。我希望人们能够把注意力从外表转移到内心的健康上,注重心理健康的建设。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这篇文章虽然对进食障碍做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我觉得缺少了一些积极的建议或方法。对于想要寻求帮助的人来说,这个标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更加绝望化。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我曾经以为只有女性会有进食障碍,看了文章我才明白其实男性也有这种疾病的存在。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打破偏见,让更多人能够摆脱进食障碍的困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我觉得这篇文章比较悲观,没有过多提及治疗方案或积极应对方式。希望更多相关机构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让那些饱受折磨的人获得新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易動情也是罪名

我曾经尝试过控制我的饮食,但最后发现自己因为过度节食而更加压力巨大。进食障碍是很难战胜的疾病,我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避免陷入这样的深渊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这篇文章让我更了解了进食障碍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我认为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和心理素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我身边有亲人正在遭受进食障碍的痛苦折磨,看着他们日渐消瘦、精神萎靡,我感到十分担忧。我希望可以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我也明白这是一项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任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我觉得进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不仅仅只是饮食习惯的问题,还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多方面地去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作者的描述非常清晰易懂,但对于那些还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进食障碍的人来说,这种信息可能过于抽象或难以接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想要真正了解進食障礙,还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痛苦和挣扎。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理解,不再把进食障碍当成一件小事轻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我觉得這篇文章的標題可能不太合适,应该用更贴近现实和人们内心的描述,比如“警惕进食障碍”或 “了解进食障碍的十个信号”。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